4月经济数据下周三公布,多家机构预测,尽管由于季节因素,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3月涨幅5.4%有所回落,但由于翘尾因素等作用,仍将“破5”,而在蔬菜供给增加、美联储停止滥发货币的下行拉力和社会货币流动性存量过大、国内经济活力旺盛等上行推力的共同作用下,二季度CPI仍将保持高位徘徊,政策紧缩基调短期内不变。
再度“破5”成共识
根据多家机构对4月CPI做出的预测,再度“破5”成为共识。其中预测值最高的来自上海证券和中金公司,上海证券认为4月CPI仍将延续3月幅度不变,为5.4%,中金公司认为CPI为5.2%-5.5%,中值约5.4%;预测值最低的是中国银行,认为4月CPI再次回落到5%以下为4.6%-4.9%之间,而这是多家机构预测值中惟一未“破5”的一家。
“进入4月,食品类价格在天气和宏观调控的双重作用下,出现同比回落,为CPI带来了下行拉力。”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分析道。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食用农产品价格连续四周小幅回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连续四周累计降幅达21.1%。而在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非食品价格仍然保持连续增长,使得CPI回落幅度不会太大。首先是4月国家发改委进行了一次成品油价格上调,这将推升部分下游产业价格上涨;其次是受日本地震影响,电子产品价格增长明显,中关村电子信息产品价格指数已连续六周走高;另外,4月加息将带动房贷利率上升,而一些房主或将此成本转嫁给租房者,居住类价格将会上涨。而且4月翘尾因素仍然较高,因此,4月CPI仍在高位,短期内通胀压力难减。
量化宽松政策结束促通胀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强劲的通胀预期不同,5月以来,机构对通胀的预期普遍回落。
唐建伟认为,利于通胀压力减轻的因素在增加,一方面美联储6月30日结束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未有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迹象,全球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减轻,输入性通胀压力也相应减少;一方面是蔬菜应季之时供给增加,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卖难”问题,预计未来食品价格还会持续回落;另外,央行连续多次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动作,将有效缓解流动性过剩带来的物价上涨。但短期内,美元仍将保持疲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难见回落,预计二季度CPI仍将保持在5%的高位。
宏观政策保持偏紧基调难改
鲁政委认为,今年1月、2月,信贷额度在月初几天内便被用尽,虽然4月稍有放缓,但也基本在中旬之前被用尽,因此说明国内经济活力强劲,从资本传导到价格大概会到下半年,因此预计全年CPI高点将出现在6-10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同样认为,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张性货币政策释放了太多的流动性,虽然进行了多次加息和提存动作,但由于存量较大,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另一方面居住类价格上涨,驱动人工服务价格上涨,间接导致大量使用人工和服务的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物价上涨进一步“倒逼”工资上涨,出现物价和工资螺旋式上涨。因此预计全年物价或将“前高后不低”,物价拐点有望出现在四季度。
申银万国首席分析师李慧勇表示,通胀高企决定了宏观政策仍会保持偏紧基调。预计二季度将再上调准备金率2次,加息1次,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同时,政府将继续实施管制价格或者指导价格,控制物价上涨;此外,将强化房地产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