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圈内例行聚会上,我们桌上的两位嘉宾当仁不让地成为谈话的主角,他们是北京两家著名奢侈品集中的商场CEO,一个来自于王府井,一个来自于西大望路。后来,这两个商场CEO因为政见不同吵了起来,缘由是关于奢侈品品牌进驻商场的先后以及位置问题,比如杰尼亚应该在什么位置,阿玛尼应该在什么位置。这是一个非常有玄机的问题,很敏感,也很势利。再后来,他们由政见不同改为互相攻击对方的缺点,其中一个CEO谈到另一家商场的对外宣传形象图片太难看,他的原话是:“比燕莎的形象照片还难看。”被批评的那家商场的CEO好像被戳到了软肋上,但是却毫不示弱,并现场悬赏2万美元寻找摄影师,为他们商场拍出令人满意的图片。真是有气魄,听得我只剩下吃饭的份儿,而同桌的几个服装企业家以及协会领导也一反往日居高临下的态度,始终谦虚地、微笑地做洗耳恭听状,甚至都没有人出来劝架。我不由心中暗暗感叹:这些商场精英们真是被宠坏了。
想起我在服装企业做设计师的时候,我们的服装可以在国贸地下一层卖,在那个大牌云集的地方,商场给了我们一块风水宝地,几根横杆,我们的服装就参差不齐地码在横杆上。那时候,不需要做广告,不需要任何陈列手段,我们就可以卖货。让我奇怪的是:我设计的几款自认为很平常的服装在国贸卖得很火。开始,我还可以非常理性地分析为:这是商场里服装没有特色和个性的表现,越是大路货越卖得好,但是时间长了,我竟然开始以假乱真地自大起来,觉得自己像一个知名设计师的料了。记得当时唯一让老板头疼的问题是:秋冬季该生产点啥?每当开始秋冬季设计的时候,老板总会紧张地、甚至有点神经质地一遍遍重复:是生产羊绒大衣还是羽绒服?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是一个事关生死的问题。
现在让服装企业老板更头疼的问题是:如何进入商场。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比生死还重要。同商场高管们对国际奢侈品大牌的谄媚相比,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的待遇显然属于硬币的另一面。企业家们为了进入商场往往使出浑身解数,所以,你会看到只要有商场高层出席的场合,一般服装企业家都会不请自到;有些不善交际的企业家,索性高薪聘请有商场资源的销售经理;甚至还有不服气的企业家开始尝试着开社区店,但是毕竟没有商场人气集中,到最后还是以妥协告终;更有甚者,有些实力雄厚的企业选择自己开商场,曾经汉帛收购国大百货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北京一家著名男装企业曾经赞助百货业的一个活动,几乎全国一类商场的老板们悉数到场,赞助企业斥巨资安排了一次豪华晚宴,坐在我身边的一位商场老板却毫不留情地表达了不解:“做得跟奢侈品大牌似的,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