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次的出差中,先后遇到几个外国人,他们都在中国做生意,甚至长期生活在中国,说到中国的饮食和文化,都赞不绝口,但是一涉及到他们所从事的服装、家纺产业却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一些不理解与无奈,很多句话让作为中国人的我听上去颇像是在挑衅。
老外Stephen说:“中国的设计师需要好好想想怎么充分利用好中国元素,现在他们对现代、欧美流行的追逐越来越严重,我在中国都快看不到传统中国文化了?”怎么可能?我当即就对此提出质疑。这位专职艺术设计师指指当时在屋内的所有人,反问:“那现在你能找出几件能体现中国符号的东西?”“丝绸!”我脱口而出,同时为身上的那件丝绸上衣感到骄傲,虽然它是出自丹麦的某个品牌。“算是一个,还有呢?”巡视四周,整间屋子坐着十余个人,却再没找出一样具有中国标志的衣物。他没有因此得意,而是扼腕叹息。
这让我不禁想起另一个在中国从事花样设计的韩国设计师金南元的话:“中国人总是流行什么做什么,这是不行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固定风格很难长久驻扎市场。”这个韩国人介绍说,韩国的家纺产品花型设计公司很少将最新的产品带到中国参展,就是怕被抄袭,而在韩国及欧洲市场,花型原创是每个竞争企业起码的职业道德,他们的法律法规甚至没有中国严格,但是花型却能保护得很好,这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风格,并不完全依赖于流行跟风。金南元说:“很多中国企业家认为当下发财最重要,而缺乏长远目标和规划。用中国话说是缺乏放长线钓大鱼的眼光。”从盲目跟风到花型仿冒,字字珠玑,像一把利剑插在任何一个中国人、中国企业的心口,却无法反驳。
也不是没有听说过家纺企业的弊病,如:服务意识差,只求多吸引代理商、经销商,花型保护意识薄弱,风格千篇一律,多为欧式华丽、宫廷风格。表面分析是因为缺乏自我定位,深入探究就是一个观念问题:是愿意做短线马上套现,以得到更多资本;还是愿意深入研究真正创造出品牌独特风格,放一根长线以待钓到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