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棉花
作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棉花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同白银等大宗商品一样,也经历了一个价格狂涨的过程。
坐在山东省夏津县一辆吉利出租车里,司机告诉记者,他家的棉花去年卖到6块一斤,他有些后悔卖得贱了,后来棉价又一路猛涨到7块多钱。
然而在当时,面对6元的收购价,棉农们都有些不敢相信,一般年景,每斤棉花也就三块五六。
棉纺企业并不怕棉价上涨,在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增加的成本可以转移到下游产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买涨不买落”。随着棉价上行,纺织企业纷纷下手抢棉。热钱炒作被认为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传,有的小厂购入一车皮棉花,转手就大赚了一笔。
风向大变,起自去年底。面对高涨的棉价,国家出手调控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主要是希望大企业能负起社会责任。”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夏志林说。
今年4月份,有纺织龙头企业连续5次下调皮棉采购价,业内认为此举加重了棉价下跌之势。
夏津县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尹勤祖说,多数企业库存皮棉购入价都在每吨2.8万以上,5月23日的行情已落至2.3万,有来不及出手的囤棉者,账面亏损达上千万元。
保护价出台
棉价剧烈波动,很多棉农也成为受害者。在有200多户人家的夏津县北城街道办事处董家村,只有不到10户卖掉了去年的棉花。等到新棉上市时,那些陈棉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品质下降问题。
3月30日,我国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出台,决定在2011年9月1日-2012年3月31日期间,一旦标准级皮棉价格连续5个工作日低于19800元/吨,将启动政策性收储。
而这,却引发不少失望的叹息。之前,棉纺企业多期待新政可以起到支撑棉价的作用。
“但实际上给了继续降价的预期。”夏津县瑞泰纺织有限公司老板张德江认为。皮棉保护价折算到籽棉价格,大约每斤4元多,大大低于4月初的市场价位。
对董家村的棉农来说,4元/斤的棉价也很难接受。他们算了一笔账:一亩棉花一般能收500来斤,按每斤4块算,能卖2000多块,除去种子、化肥、农药和浇地的费用,也就剩下千数块钱,农民忙了半年的人工投入还不计算在内。夏津县农民人均耕地仅1亩多。
尚未近黄昏
“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顶住,否则就会死掉一批企业。”在同魏桥纺织集团负责人通电话时,对方向夏志林表示要尽力守住棉纱售价。言语间,透出悲壮。
危机严重。5月23日,记者在省纺织协会采访时,该协会由副会长带队的两路人马正奔赴全省各地紧急调研。
回顾历史,纺织工业先后兴盛于英国、美国以及日韩等国家,随着国家间比较优势的变化,国际产业转移不可避免。中国在棉纺领域是否已失去已往的优势?
对此,夏志林认为,即使美国,纺织业从业人员仍然占到产业工人数的8%。相对于周边新兴国家,中国纺织业的优势在于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商品种类齐全,质量也有保证,可以满足外商“一站式”的采购需求。
尽管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但相比其他纺织企业,德州恒华纺织有限公司生产和库存状况都还比较正常。在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其多元化策略。这个过去只做纯棉的老牌纺织企业,目前涤纶已占到原料总量的1/3,他们还先后开发大豆、玉米、牛奶、珍珠等新型纤维。这条路,被业内人士认为应该坚持走下去。
面对困境,中小纺织企业迫切需要走出产业“微笑曲线”的低端环节,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加快设备更新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同时,夏志林认为应加强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借助龙头产品带动,引领中小企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夏津也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县长才玉璞介绍,计划3年投入180亿,做强包括棉纺在内的五大主导产业,把夏津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棉纺特色名城。依托“纺”的优势,形成集“棉花加工-棉纺-织布-印染-服装”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纺织业并不是夕阳产业。”夏志林认为,应该把纺织业提到关乎国计民生的高度来看待。山东纺织业拥有200万从业大军,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忽视的产业。
即使不动用行政力量,政府至少可以尽快平息出口退税下调传闻,帮助结束市场观望状态。哪怕真得是税率下调,“让另一只靴子也落了地”,也可以让市场风险预期确定下来,总比现在犹豫不决要好。夏志林如是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