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2011(第28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以下简称“2011体博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揭开大幕。
本届体博会的招展工作大大超过组委会预期:会展中心9个展馆全部爆满,展会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成为2008年那届体博会之外,规模最大的一届盛会。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41家企业在本届体博会上各显其能,在这项拥有18年历史传承的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盛会上展示最新的产品、品牌和体验服务。
为顺利推进2011体博会招展工作,自去年11月开始,体博会组委会相继在厦门、广州、深圳、上海分别召开了四站推介会。通过推介,拉近了体博会与体育用品企业的距离,增进了企业对体博会的了解,促成了2011体博会在成都的举办,是企业销售平台“下沉”至二三线市场、通路“移师”中西部区域的共识。
体博会缘何花落成都
“选择成都的因素是多种的:西部大开发,拉动内需,灾后重建,满足众多参展企业影响更多二线城市的诉求等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马继龙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马继龙介绍,成都本身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成都的硬件设施,尽管国内很多省会城市都有举办体博会的强烈愿望,但目前还不能达到举办体博会在规模和品质上的要求,所以展馆的硬件设施需要首先考虑的;二是成都有丰富的经验基础,历史上成都在1999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先后四次成功举办过体博会,成都所拥有的经验积淀不可比拟;第三,体博会组委会看中成都在西部的影响力,四川省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有利于参展企业更多更好地向西部二三线城市延伸。
市场竞争出现新格局
目前国外知名品牌都在努力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中国品牌则在寻求迈入国际化市场。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同时,还要面临同国际品牌抢占中国市场的“战争”。尤其现在耐克、阿迪达斯都提出了要下渗二、三线城市的战略,势必对从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本土品牌形成挑战。
当然,中国品牌除了在二三线城市以外,他们也提出了在一线大城市开更多店面的诉求,不断提高市场份额,扩大发展空间,争取高端空间,这种局面也是正常的。
为了给不同展商提供更为专业化的服务,本届体博会组委会根据不同类别体育用品及生产企业的特点,将展馆分为运动场馆设施与营造区、户外生活及极限运动区、运动服饰区、健身康复器材区、网羽运动区、球类运动区等6大展区。户外生活及极限运动展区的规模比2010年上升了15%,新老参展企业对成都成熟的户外市场和经销体系也非常看好;运动服饰区吸引了阿迪达斯、安踏、李宁、361°、回力、兰狮等品牌前来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