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至9日,中国(深圳)国际品牌服装服饰交易会期间,由中国服饰报社、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共同主办的2011 MYMOMENT(朗黛)中国百货业与服装品牌高峰论坛将同期开幕。
来自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世界知名百货企业的高层和全国各地的百货企业决策者、品牌商经理,以及郎咸平、蒋昌建等著名专家学者、业内权威人士、著名传媒人等各界嘉宾数百人将出席本届论坛,聚焦商业渠道创新与变革。
共赢是惟一答案
百货业与服装品牌的关系,可以用“唇齿相依、骨肉相连”这几个字来概括。在整个市场链条中,零售终端搭建商业架构,是“骨”;服饰品牌填充了70%以上的商品空间,是“肉”。今年已是深圳服交会开设百货业论坛的第五个年头,这说明,服交会并非只是服装展示的舞台,更是时尚行业间创新共赢的平台。
深圳市服装协会会长沈永芳表示,本届服交会的功能绝不仅是展出一些品牌、秀出新款,事实上,服交会正朝着多元化行业平台的方向发展,以服装行业为基点,连接一整条时尚产业链条,共同繁荣,探索出和谐、与时俱进的商业模式。
当更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生活品质及消费所带来的附加值时,“我买到了什么,在哪里买的”渐成中高档服装零售消费的主调。换言之,无论对于零售业,或是对于服装行业,品牌之路已成必然,一个躯壳中的骨与肉,无论哪方生长失衡,都将带来一个不健全的躯体———共赢,是惟一的答案。
基于此,本次“中国百货业与服装品牌高峰论坛”将在高度和力度上超越以往。届时,不仅商业终端巨头及实力品牌商家悉数光临,更是有经济学家郎咸平现场演讲服装业与百货业合作共赢。
时尚产业行业间的大发展,不是单打独斗、各自为阵,而是需要进一步融合。深圳市朗黛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苏颖波女士表示,将服装业放在单一的行业环境中看待是不够的,在本土服装的品牌化进程上,以百货业态为代表的零售终端功不可没。反之,本土服饰品牌的提升也提高了百货商家自身品牌形象,最终结果是大家在合作中共同获益。而朗黛冠名本次论坛的初衷,也是希望品牌在决胜终端上达成一个平衡点。
目前,面对国外服装品牌大举抢滩中国、国外贸易一体化竞争态势的形成及中国零售市场的开放,中国百货业与中国服装品牌整合资源,达成战略同盟,已成为共同提升民族产业的使命所在。
本土品牌要合力破冰
伴随着零售业的几次洗牌,本土服装品牌也经历了几次大的洗牌———一些品牌消亡了,也有少数优秀本土品牌留存并强大了。然而,随着洋品牌的大举进入,本土品牌又被挤向了一个尴尬境地。现实情况是,不少零售企业为凸显本身形象、确立行业地位,不惜成本引进洋大牌,无论从商业规划、专柜位置还是推广支持,本土品牌都处于相对劣势。加之洋品牌的夹攻及近两年金融危机资金链条的考验,本土服装品牌的破冰之路举步维艰。
不仅如此,随着国际二线、三线品牌进入中国的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中国定位于大众档次的自主品牌更是面临着空前的竞争压力。再加上本土市场当前自身存在的一些因素,例如劳动力成本上升、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同类品牌竞争惨烈等诸多原因,许多外贸企业出口受阻从而纷纷转向内销市场,就更使中国自主品牌受到“内外夹击”。面临严峻的竞争环境,本土服装品牌必须革新商业模式、创新营销渠道,方能应对国际顶级品牌带来的冲击。
事实上,不仅本土服装品牌存在这样的问题,百货业本身也存在同样的危机。随着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零售业将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届时,依靠巨大成本引进洋品牌的本土零售企业如何面对外来竞争者的挑战?对于某些零售商来说,经过一段时间激烈的“圈地扩张”后,经营模式也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否则将无法有更大发展空间。
对于已经到来的冰层和即将到来的瓶颈,作为时尚生活产业链上密不可分的两端,合力破冰,才能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渠道是基础、变革是关键
是时候考虑本土品牌如何实现零售商与供应商合作共赢并建立强势渠道格局了。但另一个问题是,商业平台变革中的本土品牌如何适应商业渠道文化模式,以确保品牌的提升与终端消费增长相吻合?
目前,全国各地的大型百货商场依然是品牌服饰不可替代的销售终端。在当今服装品牌的商业经营中,大型百货商场是聚集人流最多、品牌竞争消费者最重要的竞技场,也是国内外优秀服饰品牌传播时尚流行信息、展现品牌时尚理念、获取品牌市场价值最主要的商业平台。在现有的经济结构下,谁掌握了终端谁就掌握市场。然而问题是,谁能长期掌握终端,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生命力?在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中,中国百货业做着不断的尝试,跨过大江南北,跨界不同业态。然而,这些变化皆是经营模式上的表象变化,如同换了衣服的同一个人,并没有深刻的、能改变命运的变革。
沈永芳会长说:“我们需要守住渠道基础的东西,这单凭百货业的行业力量是无法做到的,这种变革应是颠覆性的、由内而外的,是由本土时尚产业链条整合后焕发全新生命力的商业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