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国商会13日发布报告称,大部分分析认为中国将在2015年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紧随美国之后,届时中国的购买力占全球比重将从现在的5%提升到14%。
这份名为《2011年中国消费者市场战略》的研究报告由上海美国商会和博斯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发布。报告通过对135家在中国市场上竞争的企业进行调研,提出影响中国消费者市场的主要有六大趋势。
最能影响中国消费者市场的几大趋势包括:首先,互联网和其他移动通信工具使用次数的增加,对中国消费者影响至深;其次,随着对外界的接触迅速增多,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期望值也随之变化;第三,中国国内交通系统逐渐改善,大大增加了中国消费者的流动性。
此外,人口的增长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将影响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交通等基础建设领域的大发展将使得诸如消费方式、消费时间、消费地点及消费原因等一系列消费行为随之发生变化。最后,随着收入的增加,中国新兴中产阶层对生活和休闲活动质量的追求也将影响中国消费市场。
“在赢取中国市场的激烈角逐中,虽然跨国公司和中国本土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参与这场竞争。”博斯公司驻上海办事处合伙人贝思宁说,“但他们各自所采取的市场战略和策略却截然不同。”
报告显示,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使用上,约有60%的跨国企业表示在中国实施了电子商务,而本土公司采用电子商务的程度则更高,93%的本土公司表示有计划或已经实施了电子商务市场销售渠道。《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也认为,在社交网络等新兴的网络营销工具的应用上,跨国公司要滞后于中国企业。
同时,在被问及在应对趋势有何障碍时,近四分之三的跨国公司认为是人力资源,受访的跨国公司表示,要找到既懂市场又能够与外国高级经理人有效沟通的人才比较困难。相比较而言,仅有13%的本土企业认为人力资源是一个障碍。
却有74%的本土企业认为“组织、结构和流程”是其实现增长所面临的瓶颈问题。
“中国企业正在迅速扩展研发力量,在不远的将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贝思宁认为,中国企业不仅会在成本上同跨国公司形成竞争,而且在创新性特征和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方面也会有较强的竞争力。
报告同时认为,对中国本地企业来说,想要参与在高端市场上的竞争,就要对质量、品牌和服务更加关注。
该研究报告的调研在2011 年4月~5月期间进行,问卷主要围绕影响中国消费者市场的六大趋势。在受访公司中,70%是跨国公司,15%是中国民营企业,10%是中国国有企业,其余的为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公司。
按照行业分类,38%是消费品公司,33%是服务消费者市场的工业企业,如汽车生产企业,8%是原材料企业,8%是医疗健康相关的企业,其余12%是其他行业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