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维持了6天的短暂顶部,甫一进入7月的人民币汇率便大步迈进6.46时代。似乎拉开了下半年的升值序幕。即使舆论分析人民币升值动力趋于减弱。
在6.47附近纠结近一周的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度活跃,破6.47之后,连升三天,7月5日,又创汇改新高至6.4650,这让业界此前有关人民币汇率“见顶”的猜测不攻自破。
逻辑上,2011年的人民币汇率创新高或是一种常态。如果按照5%的年升值目标,上半年总体升值2.33%之后的人民币仍有升值空间。
不过,7月4日,美元指数跌至一个月低点74.11附近之际,多数市场人士仍看空美元前景。市场不少观点认为,上半年弱势美元背景下,人民币“被”升值;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幅或将收窄,并呈现双向波动特征。
升值动力
事实上,人民币升值动力已持续减弱。有关报告称5月贸易顺差持稳下降之外;新公布的PMI数据亦显示,6月PMI继续延续了5月的下滑趋势,环比回落1.1个百分点至50.9%。购进价格指数降至56.7%,比上月大幅回落了3.6个百分点。
就此,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购进价格指数回落、经济增长适度放缓,均显示紧缩货币政策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但是,考虑到未来通胀压力仍然较大,通胀与房价拐点均未出现,货币政策仍需持续。
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5月,银行代客结汇为1390亿美元,银行代客售汇为871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为519亿美元。
与此对应,2011年5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为1932亿美元,对外付款为1603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收为328亿美元。
这显示,5月的收汇结汇率为71.9%;较4月的73%,减1.1个百分点;付汇售汇率54.3%,较4月的55.5%,减1.2个百分点。表明资金继续呈现流入“升温”、流出“降温”趋势。
而某种程度上,“升值”也被视为央行抑制通胀的药方。此外,据透露“加大干预外汇市场的力度;渐进式本币升值;宏观审慎管理(加强资本管制)”是新兴市场国家央行“应对”资本流入的“三步曲”。中国惯常的做法是三者兼而施之。
但“目前国际环境下,趋利资本无疑流向中国;央行所做的最直接对冲就是吸收流动性买外汇,否则就得升值。”一位政府官员说。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人民币汇率“被升值”的政策意图了。一位资金交易员亦坦言,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更多体现出政策意味。
升值悖论
至于真正的汇率公允价格是多少?美国斯坦福大学高级研究员孟庆轩说,“货币资产公允价值很难计算,有太多的变量与参数和标准;无法建立客观金融模型,目前没有哪个机构可以精确测算出来。”
“的确无法量化判断均衡汇率水平。”建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说,“如果人民币真的见顶,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汇率是很多问题的焦点,化解汇率升值预期的矛盾,其他棘手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英国《经济学人》信息部全球预测中国区主管许思涛说,通胀本身就是变相对外升值,相信中国还能忍容更高的通胀;但人民币也不会跌;同时,升值空间也不大。多年持续升值,人民币的真实汇率方面已迈出大步;估计人民币汇率5%的目标,到年底还会升2-3%左右。
但升值的悖论是——人民币加速升值强化了升值预期,剌激更多趋利资本(热钱)的流入,加剧了输入型流动性过剩矛盾。正如上述5月银行代客结售汇数据表明,资本流入压力依然较大。
而在日前外管局的一次“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组扩大会议上,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易纲表示,将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积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稳妥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加强国际收支统计监测预警,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易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