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家纺设计大赛在家纺集散地——南通揭榜,这意味着中国家纺设计有了新的节点,家纺设计总是在总结中前行,而这次最终的金银铜奖虽然没有想象的华美,但总体说明了家纺设计的整体水平。
本届获奖作品突出的优点是更加注重细节,更加着眼技术,更加贴近市场。
远瞻未来
或许,像金太阳这样获得金奖的作品未必能代表家纺设计的跨越式步伐,但却把家纺设计引向思考,思考现状坐标,思考前行之路,思考未来走势……
“从这次大赛中可以看出,许多作品尝试从古老的象征符号中找到内涵,然后进行再创作。”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许平认为,“比如竹子的象征意义,又或者莲花、水……将这些东与西、古与今的元素结合起来,运用丰富的想像力,重新演绎,创作出焕然一新的东西来。”
他说,五千年文明史意味着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的主角,作为中国家纺设计师,我们有信心也有责任,把真正的“中国风”带向世界。
“一个好的家纺设计作品,必然承载着艺术家对历史、对人文的看法。设计师深刻的本土文化底蕴才是设计作品的根基。”南通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徐卫认为,“这和作家、画家,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设计所体现出来的风格也要重功能、重技术。”
“中国元素其实不应该是在故纸堆里找出的简单符号。当国外设计师已经把金木水火土的概念运用到设计中的时候,如果我们自己还停留在中国结的程度,真的就应该自省了。”华尔泰国际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博华认为,“作为家纺设计师,需要用更多元化的方式表现东方哲学气质,在现代化设计中,融入东方智慧。”
“如何在设计中融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如何让作品更有文化意蕴?这或许是每个设计者都孜孜以求的。”《家饰》杂志主编刘晓丹认为,“文化内涵的体现并非是某种元素的堆砌,而是融汇了设计者自身的文化修养。增加作品的吸引力是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的。”
“家纺产品无论从款式、色彩、功能,都能表现出现代风格,形成一股富有活力的潮流。因此它要求设计师不断设计出新的款式,创造出与时代精神、潮流一致的作品来。”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詹炳宏认为,“未来家纺设计必定是既要融合世界又要引领未来。”
实际上,回望历届设计大赛,本届大赛的作品无论在材质选择、工艺运用还是款式设计、图案搭配上都有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毛巾、窗帘布艺等领域的设计已经达到国际水准。
赛后,韩国友情策划公司社长金庆哲感慨地说:“不远的未来,中国将从织造大国向设计强国转变,只要有肥沃的土壤和恒久的耐力以及来自各方的鼓舞与给力。”
赛后深思
“综观这次大赛,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优秀设计师数量少是一个方面,其态度又是另一个让人担忧的地方。”江苏堂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荆玉堂思考后认为,“有一部分作品看起来只是在应付这次比赛,也许是受时间因素影响,又也许是其他因素,但对于设计师本人来说,做设计要有追求完美的精神,要么不做,要做就尽全力做好它。”
缺少优秀的设计人才始终是家纺设计,乃至整个行业的一个瓶颈。专家指出,行业没有给人才提供一个合适培育的土壤及给专业教育提供支持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各高校与专职院校或多或少存在教育体制等缺陷,导致学生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学生水平与能力难达行业需求。要根本性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就要从提高行业培育人才意识,提高教育素质入手。
热爱与奉献
“要么我就不从事这个行业,从事了就要加倍去热爱她,为推动她的发展出一份力。”谈及行业发展,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飞天家纺分公司总工程师吕志高这样认为。
他强调:“家纺设计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它不仅是单纯的一门艺术或技术,它更要与经济结合,迎合市场需求,考虑现代家纺织造技术,当中还要综合许多学问。从设计到销售,外行人看好像没关系,但事实上两者却相辅相成。所以在培养家纺设计人才时,除了加强设计功底的培养,更要全面发展与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培养其对市场方向的把握。”
家纺设计是家纺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出高素质且能力全面的设计人才至关重要。如果优秀的人才只占少数,那么对行业不能起到什么作用。所以全力支持家纺设计人才的培养对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对于家纺设计的未来,我很有信心,只要行业与培育机构相互努力与支持,必能予以其一个重大的改变。在此,我也希望,作为家纺行业的重要媒体,《家饰》能为设计人才作更多的宣传,以促进行业设计的进步与发展。”刘晓丹说。
记者感叹许多专家对家纺设计拥有的高度责任感,同时深受感染。行业内的每位成员都如此努力,各自在相应的岗位上尽自己的力量,发光发热。对于记者来说,不懂设计,也不会零售,所尽的职责与能力只是用笔下或浓或淡的文字传播行业内的资讯,为行业发展尽绵薄之力。也许那只是微乎其微的作用,但记者还是要向所有行业内人士呼吁:深思家纺设计的现状,做出行动与支持,改变家纺行业的未来!与此同时,我们向所有热爱这个行业,为其认真且默默作贡献的每一位行业人致敬,并祝愿他们在家纺行业腾飞之时,拥有更璀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