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风向悄然改变,通胀正在让位于增长。
9月8日,欧洲央行举行政策会议,随后将召开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此前对通胀保持警惕的欧洲宣布停止加息。
一个令人担忧的数据是——占全球GDP约一半的七国集团(G7)中的6大经济体,包括美、日、德、法、英、意等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将为零。
紧缩货币政策按兵不动
在一系列重大财经会议之前,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已经指出,由于物价因素,欧央行预期利率不变将维持至明年。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奚君羊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目前欧美经济增长低迷,就业情况不佳,加上债务危机,他们现在唯一政策就是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欧洲,由15名经济学家和投资经理人组成的欧洲央行影子委员会9月2日警告,欧洲第二季制造业萎缩和企业信心下滑的状况可能延续到第三季,呼吁欧洲央行改变升息策略,以免经济陷入衰退。
巴克莱资本公司欧洲首席经济学家克罗则认为目前经济恶化的速度很快,警示央行应立即结束升息。他建议欧洲央行降息50个基点,以确保能降低经济二度衰退的风险。
在美国,市场则对美联储在9月20日至21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将采取进一步宽松政策的预期不断升温。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8月9日会议纪要显示,几位美联储官员希望采取更大胆的行动,“愿意接受以更强劲的前瞻指引迈向更多宽松政策”,这显示第三轮定量宽松政策(QE3)推出的可能性增大。
“美国经济内生动力不足,找不到经济增长点,经济复苏后劲不足,再加上目前巨额的财政赤字,美国很可能会选择QE3,但其货币政策的余地不大。”中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何伟文说。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表示,“绝大多数能够确保美国经济实现长期增长的经济政策,都在美联储能够管理的范围之外。”
与欧美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遥相呼应的是,给市场带来更多看点的是一些新兴经济体顶着高通胀压力断然降息。8月4日土耳其央行率先把利率降至5.75%的空前新低,8月31日巴西也宣布降息,而墨西哥也表示可能调降借贷成本。
花旗集团指出,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发达经济体的央行,货币政策风向已经出现改变,主要目标由抗通胀转为扶持经济,货币政策由紧缩逐渐转向宽松。花旗预期,印尼和韩国等经济体在2012年年底前加息的概率大大降低。
欧美经济增长“急刹车”
素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经学家鲁比尼公开表示:“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局面较2008年更为糟糕。财政紧缩,且银行放贷也比以前更为谨慎。全球经济有60%的可能性陷入二次衰退。”
“受欧洲债务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动荡阶段,即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对记者说。
他表示,从去年全年来看,全球经济复苏是放缓的。今年以来随着经济刺激计划的财政货币政策逐渐淡出,世界经济增长转向内生性增长,政策作用的效果减弱以后,经济增长自然会放缓。
美国放慢步伐超出预期,记者了解到,美国白宫最近下调了中短期的经济增长预测,今年的经济增速可能被下调至1.7%,比年初预测低一个百分点。
美国劳工部9月2日的数据也不理想,该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美国非农业部门失业率与前一个月持平,保持在9.1%的高位,其中新增就业岗位为零。白宫管理和预算局日前也下调了2012年的就业前景预测,认为明年的失业率将在8.3%至9%%的高位。
“美国经济现处于历史增长的低位,同时失业率处于高位,可以说比较糟糕,而美国经济对欧洲经济辐射作用较大,必将引发连锁反应。”奚君羊说。
事实也是如此,欧洲经济放缓也“不甘示弱”,几乎是急刹车。根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欧元区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长仅为0.2%,大大低于一季度的0.8%。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仅为0.1%,法国则为零。
而8月份的经济数据更不乐观,国际咨询机构Markit数据显示,欧元区17国8月PMI份跌至49,较7月份的50.4进一步下滑,跌破了50的荣衰分界线,并创下两年来最低水平。其中,8月份法国的PMI降至49.1,而7月份法国PMI为50.5。
记者了解到,七国集团(G7)财政部长与央行行长9月9日将在法国马赛港举行会议,市场对此会议寄予厚望,甚至有参与筹备G7会议的人士透露,G7国家目前已达成共识——全球经济已进入到“雷曼兄弟破产以来最艰难的时期”,而且经济有二次衰退的可能性。为此,即将召开的G7会议将表明,各国会“暗示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王建秘书长对记者说,目前各国政府的反应仍然慢于市场,全球第二轮金融危机已经爆发,由于各国债务高筑,政策资源较少,这次危机比2008年那轮危机更为严重,冲击力更为深远,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是一个必然。
然而,糟糕的情况是,在经济二次探底的同时,全球通胀问题也凸显出来, 2010年以来全球价格快速上涨,目前全球性通胀已开始发酵,新兴国家首当其冲,发达国家紧随其后,其原因是次贷危机以来的各国向市场投放的天量货币,而巨量货币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经济下滑的势头依然愈加严峻,但全球通胀局势缓解似乎看不到尽头,市场担心滞胀风险为期不远。
据了解,G7本周很可能提出“轮流增长”的建议,即在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时,新兴经济体应肩负起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任。G7可能呼吁存在大量经常账目盈余的国家提高内需,并允许其货币升值。
中国政策考验
在欧美经济形势每况愈背景下,中国经济也未能幸免于难,物价高企、经济增速放缓一直没有停止脚步。7月份CPI同比涨6.5%,创37个月来新高,最新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增长6.2%,下降幅度依然低于市场预期。
央行副行长马德伦指出,这一轮的CPI上涨因素十分复杂,是国内外综合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输入性通胀压力越来越大,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日益突出。也许正因为如此,9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称:“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
截至目前,中国央行自去年10月初以来,已经5次加息,并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21.5%的历史高位。而央行近日将商业银行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更是把收紧货币政策推向了极致,初步估计,未来6个月将因此回笼约9000亿元流动性,相当于提高准备金率1%~1.5%,这将导致市场资金面进一步紧张,货币政策收紧的硬伤也日益显现,中小企业贷款难并挣扎在高利贷市场已是家喻户晓,经济增速已连续数月回落。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说,8月份是今年以来中国既无加息也没有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月份,显示出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由收紧调至中性。随着8月份的CPI涨幅回落,未来数月外部经济的不利因素如拖累中国经济表现,中国有可能会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不过,丁志杰认为,央行存准金新政对市场流动性影响确实很大,但目前市场的流动性不是很紧,紧缩程度现在被说得过于严重,有夸大的成分。央行货币政策的方向没有改变,不能确定央行是否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他说,“尽管目前欧美债务危机和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仍然很大,但国内市场上流动性的有效需求是可以被满足的,只要流动性分布均匀,减少投机性,完全可以抑制物价,充实实体经济的流动性。”
而根本之策还是调结构,“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和信心减弱的经济气候下,中国调整增长方式的问题显得更加重要。”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近期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全球经济领袖们必须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本国的经济进行“调整”。今年秋季有关赤字、债务和欧元区的决定,很可能将会决定全球经济是进一步滑向更危险的境地,还是会开始漫长的复苏。但这些政策仍不足以实现持续增长,必须针对结构性问题采取行动,以创造就业、提高生产力和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再平衡。中国目前的境况与欧洲、日本和美国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