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平台孕育品牌概念 商家趁机积累实力
随着网购消费者对商品品质心理期望值的提升,以及对“淘品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淘宝中“小打小闹”的经营模式伴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日渐成熟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正在被慢慢改变着,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网络品牌的迅速崛起。
柠檬绿茶、阿卡、摩登小姐、麦包包、Justyle、欧莎、裂帛这些名字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网购用户所熟知。如今,在淘宝商城列出的淘品牌已经达到了105家,大多数都创立不足三年,并没有付出太高的推广成本,年销售额却高达数千万甚至上亿元。
这些原本的草根卖家正在从C逐渐向B转变,其中很多企业不但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文化、设计团队、工厂以及和线下品牌同样的竞争实力,还懂得网络世界中的生存法则。产品品质、新款服装设计速度、售后服务、企业文化等都在逐渐向正规化、规模化发展。
这些品牌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淘宝平台的支持。2008年4月淘宝商城推出之后,网货品牌与淘宝的相互需求让淘品牌概念正式出现。
很多淘品牌一开始进驻淘宝网的目的很简单,只是想为自家商品打开一条销售途径,并没有太多品牌意识。麦包包的叶海峰就曾坦承说,他最开始就是希望用好的商品吸引购买者,然后刺激他们再消费,买多了就自然成了品牌。
在淘宝的力推之下,这些淘品牌们自然而然地从开始只是销售质优价廉的网货,到三五年之后销售额很快达到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
积累用户规模后,它们又靠着建立一个新的网货品牌去反向整合生产和供应链,逐渐形成稳定的定位,从而蜕变成以优质产品和服务为诉求的淘品牌。
风投争相追逐 淘品牌“翅膀渐硬”
这些日益强大起来的淘品牌,一直是风投们追逐的热点。据披露的情况,淘牌里如PBA、绿盒子、斯波帝卡、芳草集等十多家获得千万元级别的注资,还有一些暂未浮出水面的融资合作。
麦包包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个2007年开始在淘宝上发家的品牌,如今已经是各个想成为“淘品牌”的商家们竞相追逐的模范。
去年底麦包包获得了千万美元以上的融资,今年其自有品牌在淘宝的销售有望破亿。不过,细心同行们都注意到,随着麦包包的品牌在淘宝上越来越知名,麦包包自己的网站也开始悄然红火起来,销售额日益攀升。
同时,麦包包与其他购物网站的供货合作也从未间断,对此,麦包包副总裁方天雨解释说:“淘宝仍然是主要的销售阵地,自有网站偏重的是品牌建设和服务。”
与麦包包类似案例还有好乐买,这家2007年底成立的鞋类购物网站也是采取了自有平台与淘宝共同发展的形式。“我们是第一批入驻淘宝商城的,那时候商户少,淘宝给了很多资源。”好乐买CEO李树斌告诉记者,最初来自淘宝的销量占总量的40%左右。
不过,随着商户越来越多,好乐买把更多的重心放到了自有网站上。“淘宝商城的总量涨得很快,但由于商户多了,平均分到每家的量就少了。”李树斌表示,现在淘宝的销量只占公司的10%,自有网站则为90%。
淘品牌出“淘”屡见不鲜 自立门户前先要强大自己
有些转型是顺应大潮,作为一个成熟的品牌,必须有更多的销售和推广渠道;有些转型则是迫不得已,由于“淘品牌”越来越多,淘宝的资源有限,另谋出路是维持高速增长的手段。
“目前,越来越多的淘品牌正在开始和VC接触,寻求淘宝之外的发展空间。”派代网创始人邢孔育表示。淘品牌成长起来之后,随着自身的销量和品牌效应越来越大,他们与淘宝的关系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淘品牌把目光投向了淘宝之外的市场。这是由于淘宝的自由毕竟有限,很多在淘宝上销售过亿的品牌,如果想要再扩大规模,则可能会遇到一些瓶颈。
淘品牌往外发展无非两条路:一是与其他购物网站合作,二是自建B2C网站。
淘品牌若想顺利自立门户,还有几个难点需解决,比如它主要通过淘宝获得用户和订单,但其自身还欠缺独立的用户获取途径、订单获取能力、用户留存能力和后台数据分析能力等,这些都是其走向独立品牌必修的功课。
孔育则表示,淘宝上的转化率相对较高,一般来说独立网店的转化率有10%就不错了,而在淘宝能有30%以上。他建议淘品牌的当务之急是在传统品牌大规模杀入前,获得用户对产品和品牌的认可度。
而网商研究专家宋小林则表示,要想在淘宝上谋生存、创品牌,就要熟悉淘宝的规则,淘宝和淘品牌相互依附,在淘宝网上的店主,要靠淘宝这个体系成为品牌,“这就像是傍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