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发现自己无法再通过债券市场融资之后,它们愈发希望发展中世界能够出手相助,通过购买欧洲投资者和官方机构不愿、或无力购买的债券来化解危机。这有什么不对的呢?仅金砖四国(Bric)就坐拥逾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个数字足以填平许多赤字。
但更多的外国投资非但不会帮助欧洲——反而有可能让情况更糟。事实证明,国家政府正因扭曲的激励措施而苦不堪言,因此,短期内有利于个别国家的行动,可能会伤害欧洲整体。如果许多政府都采取这种行动,会让所有人都陷入更糟糕的境地。
一个苦苦寻求以可控的利率进行融资的国家,似乎有理由将任何慷慨的新投资者都当作宝贵的资源来欢迎,无论他来自何方。
但外国投资者与国内投资者不一样。外国购买的以欧元计价地方政府债券的任何净增长,其影响力必然远远超出短期融资的范畴。它也将影响到贸易。
这是国际收支平衡的必然结果。当前,欧洲经常账户处于盈余状态。根据定义,这意味着,欧洲储蓄总额仍高于投资总额,远未达到资金短缺的地步,而欧洲将超出部分出口到了世界其它地区。
专门用于购买受困欧洲政府债券的官方外资数额大幅增加——除非存在与之抵消的资本流出——必然会减少欧洲的贸易盈余。更有甚者,如果欧洲开始进口、而非出口资本,必然会导致其经常账户盈余的消失,从而转向赤字。
怎么会这样?原因有许多,但最明显的是:随着外国央行卖出大量美元,用以购买欧元,欧元兑美元汇率将会走强。其结果是,欧洲制造商的国际竞争力将会下降,其出口将会减少。
这将导致欧洲失业率上升。由于收入下降的速度比消费快,这也将导致欧洲储蓄总额的下降。唯一能阻止失业率上升的办法,是将所有来自外国的新资金,都投入直接投资——鉴于转移支付和福利支付的需要,这个可能性极小。
如果那样的话,外国投资增加的结果要么是本国储蓄减少,要么是本国债务增加,以抵消失业率的上升。因此,外国投资非但不能减轻负担,反而会蚕食国内储蓄,损害制造业,增加失业率或债务。
不过,一些无路可走的政府会欢迎发展中国家的官方资金也不难理解。欧洲储户对于提供融资越来越抵触,因此,任何新的融资来源都会被视为天赐之物。
但是,尽管来自外国投资者的援助会让受困欧洲政府在极短时期内受益,但这对欧洲制造商和欧洲储蓄整体的有害影响,超出了所有收益。外国资金援助的增加将导致欧洲增长放缓,并由此带来增加财政赤字、以防范失业率上升的需求。
资本充裕的欧洲需要资本匮乏的金砖国家帮助的想法,本身就十分荒谬。欧洲政府无力为自己融资,并不是因为欧洲需要外资,而是因为许多国家缺乏信誉。
转向寻求外资只会让问题更严重。即使假定发展中国家愿意承担令许多欧洲人望而却步的风险,它们的帮助也不会改善欧洲的前景。相反,这将会损及增长前景,令欧洲比以前更难解决债务危机。金砖国家应出口更多的需求、而非资本。
我们有必要确保一些政府对短期融资的急切需求不会损害到欧洲整体前景。即使欧洲人不愿为信誉受损的政府提供资金,它们也不应让外国人这样做。增长放缓和外部债务,对于解决资不抵债的问题于事无补。
本文作者是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金融学教授、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高级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