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纺织行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纺织专利库收录了20多万条专利数据,但纺织行业的专利数在我国专利总数中占比较小,与我国纺织行业的规模不甚协调。
1.有研发机构的纺织企业数占比先降后升
2001~2009年,我国大中型纺织企业总数逐年上升,由2001年的1837家增至2009年的3026家,增长了64.7%;2001~2009年,我国有研发机构的纺织企业数呈先减后增之势,由2001年的348家减至2003年的307家,后又逐年增至2009年的609家;2001~2009年,我国大中型纺织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比重也呈现先减后升之势,由2001年的18.9%降至2004年的14.8%,后又逐年上升至2009年的20.1%。
2.新产品产值在纺织工业总产值中占比大幅增长
2001~2009年,我国大中型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2557.5亿元增至2009年的10514.7亿元,增长了3倍以上;2001~2009年,我国大中型纺织企业新产品产值亦呈现逐年上升态势,由2001年的266.7亿元增至2009年的1816.6亿元,增长了5.8倍;2001~2008年,我国大中型纺织企业中,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稳定在10%左右,2009年这一比重上升至17.3%,出现了大幅增长。
3.纺织行业专利数总体呈增长态势
纺织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2001~2004年,我国纺织行业专利数量较少,始终低于4000件;2005~2010年,纺织行业专利数量增加,2005年的同比增幅最高,达到95.7%,呈先增后减之势,;2010年纺织行业全部专利数量为31551件,同比增长12.5%。
4.我国纺织、造纸行业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
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统计,2001年,我国纺织、造纸行业专利申请数量为3111件,2002年大幅上升148.4%至7727件,2003年又骤降51.8%至3722件,此后6年呈递增之势。到2009年我国纺织、造纸行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增至10059件,同比增长5.6%。
2001~2009年,我国纺织、造纸行业专利授权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在2008年同比下降4.5%,2009年又同比增长32.2%至5418件。除2002年以外,我国纺织、造纸行业的专利授权数量始终为专利申请数量的50%左右。
二、国外主要贸易伙伴专利数量情况
根据纺织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统计,2001~2010年,纺织行业专利数量最多的3个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和德国,专利总数分别为3109811件、2820747件和653479件。
1.美国
2001~2005年,美国纺织行业专利数量呈上升之势,由2001年的288583件增至2005年的394168件,此后专利数量呈下滑之势,2010年的专利数量为121395件,同比下降49.9%。
2.日本
2001~2010年,日本纺织行业专利数量总体呈下降之势,2002年的专利数量最高,为395110件,高于美国同期的专利数量,此后日本纺织行业专利数量连续5年下降,到2008年出现反弹,专利数量为274759件,同比增长19.3%,此后又连续两年大幅下降,降幅分别为25.9%和84.3%,2010年的专利数量仅为31990件。
3.德国
2001~2010年,德国纺织行业专利数量总体呈下滑之势,仅2005年和2008年专利数量出现过两次增长,但增幅仅为1.6%和11.6%。专利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01年,共103379件,专利数量最低的年份为2010年,共14597件,较2001年下降了85.9%。
三、知识产权纠纷对我国纺织产业的影响
愈演愈烈的知识产权纠纷对我国纺织业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我国纺织业的整体声誉受到打击,在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强化的国际环境下丧失了话语权,沦为国际贸易争端的受审者,并部分消蚀了固有的区域竞争优势。如知名运动品牌Adidas、Nike、Puma等惑于大量中国假冒侵权产品的出现,正研究分阶段将原交给中国厂商代工生产的订单转往东南亚等地.业内人士估计,此规划如若落实,将影响内地近300家代工企业。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危机不断恶化的环境下,众多的纺织品服装供应国都在积极进行调整,以提高其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我国也因此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压力,竞争对手既有传统的纺织品服装强国,又有新兴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
2.在知识产权执法愈加严厉的背景下,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代工企业蒙受了严重损失。我国纺织代工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欧美发达国家(地区),涉及侵权的品牌和技术也多属于这些国家(地区)的知名企业。作为现行知识产权制度的主要受益者和推动者,发达国家(地区)的立法机构和市场主体势必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侵权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和持续关注,甚至出具禁止贸易黑名单等极端方式。对于严重依赖代工出口的许多中小纺织企业,一旦牵涉其中,几乎就是灭顶之灾,从而失去了通过原始积累和产业升级逐步成长壮大的正常发展路径。
3.大量的知识产权纠纷提供了实施非常规贸易壁垒的口实,对我国纺织业出口酿成了新型障碍。事实上,配额制取消后,纺织品贸易并未真正实现市场自由化,取而代之的是劳工标准、特别保障措施、绿色壁垒、环境壁垒、技术壁垒等一系列新形式的贸易限制措施。由于缺乏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发达国家(地区)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地位,一直处心积虑地给纺织业进口设置“合理”障碍。在世贸组织自由贸易体制下,知识产权保护就成为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侵犯知识产权也就成为获得国际共识的犯罪行为,成为发达国家阻止纺织品进口的合理口实。
4.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破坏了我国纺织业的自主创新之路,可能导致我们错失技术化、品牌化的升级机遇。在信息产业的推动下,现代纺织工业正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新的纺织生产工艺、技术等层出不穷。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利用其在技术上的优势,逐渐把纺织业改造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重新夺回在纺织品市场上的份额。与此同时,在先进的专利技术和知名商标的支撑下,发达国家纺织业的对外输出已经从产品输出、资本输出发展到品牌输出的新阶段,通过控制品牌来控制国际纺织服装业的中高端市场。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在获得短期不法利益的同时,却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示范效应,破坏行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发展规划,并被剥夺通过合法代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和品牌价值的机会,从而停滞产业升级发展的速度。
四、对策及建议
面对与发达国家在专利方面的巨大差距,我国如何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突破发达国家在专利方面的围堵,使自身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课题。为此建议:
有关部门应为企业做好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服务工作。如请专家讲解加入世贸组织后所面临的知识产权内容,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利用网站和刊物,宣传知识产权知识;组织专题培训班,培养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骨干,可以为企业在申请专利、避开专利权、打击专利侵权和知识产权纠纷时提供咨询意见,参与企业的决策;及时、动态了解中国的纺织行业专利进展情况,分析研究纺织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
企业要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利用政府的导向和扶持作用,认真学习专业法律知识,积极研究国家政策和法律,充分运用知识产权规则和手段,申请和获取知识产权,并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和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总之,我们要学会利用国家法律法规,避开“专利保护”,加大打击侵权行为的力度,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从“应对”转变为“出击”,变“被动”为“主动”;要相信自己、相信法律、相信国家,积极地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共同创造知识产权得到保护的社会环境,开创纺织行业发展的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