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以学生、白领为主力军的年轻一族“崇洋媚外”风气渐长,在他们眼里“洋品牌”不仅仅反映出他们的消费水平,更标榜着他们的生活品味。正是伴随着“铁杆粉丝”日趋增多,消费群体日渐庞大,“洋品牌”服装市场前景也一片光明,专卖店、连锁店不仅抢占了一线城市服装市场,并且逐渐向二三线城市蔓延。
面对近期有关“洋品牌”服装的质量曝光,在高不可攀的价位与质量泡沫的现实面前,让诸多消费者心理难以平衡。面对这些穿在身上的“忧伤”,有些消费者高呼:“‘洋品牌’,想说爱你不容易。”
新闻回顾:一个气垫引发的洋品牌之“殇”
近日,在中国拥有众多忠实粉丝的知名“洋品牌”代表耐克(NIKE)深陷“气垫门”。据悉,这次风波起因于一篇名为“Nike耐克减配版篮球鞋忽悠中国大陆消费者”的博文,该博文是由“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撰写,并在自己博客中爆料的。王海在博文中讲述了自己在北京某耐克品牌专卖店购买的一双售价1299元的Nike品牌2011年新款ZOOM HY-PER DUNK篮球鞋,价格比国外的要贵,差价高达60%,然而质量上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即中国款的耐克鞋较国际款前脚掌少了个ZOOM气垫。但是,耐克公司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宣传并没有改变,“足跟和前掌ZOOM AIR为双脚带来柔软、高响应的缓震保护”依然是该公司标榜的宣传语。耐克鞋“高价低配”的行为,以及误导消费者的宣传,引起了王海的极度不满。博文发表以后,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该话题迅速流传与网络,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并逐渐引发诸多媒体的介入和关注。
“耐克没有给消费者双倍赔偿就是不负责。”王海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介绍说,他曾经咨询过律师,耐克此次的虚假宣言行为应属消费欺诈,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该给消费者双倍赔偿。“如果只是在谎言被揭穿之后,冠冕堂皇的几句解释是难以服众的。”王海表示,他已经向北京市行政管理局西城区分局举报,后续将针对此事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如果得不到相应的赔偿,他将按照原计划起诉耐克,直至该公司给中国消费者双倍的赔偿。王海希望广大消费者都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希望中国消费者能以此为戒,纠正对“洋品牌”盲目崇拜的不正之风,保持国内服装市场的“生态平衡”。
据有关媒体报道,9月8日,耐克公司中国区销售总监司马非针对此次的“气垫门”以正式作出官方回应,称已针对此事展开调查,并作出承诺如有对不满意耐克鞋气垫的消费者将给予相应退款。9月13日,记者就烟台地区部分耐克品牌旗舰店进行走访时发现,目前该销售区域耐克品牌ZOOM HYPERDUNK 2011款式的篮球鞋已经全部下架。
除此之外,记者还进一步了解到,其实早在6年前中国品牌研究院发布的“2005最不能接受的事——品牌危机全回顾”中,耐克品牌运动鞋就因其气垫“不符合人体力学原理但执意宣传其功效,有欺诈之嫌”,已经被提及。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直到王海对该公司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耐克“气垫门”事件才正式成为社会媒体及大众关注的焦点。
消费者:洋品牌“高价低配”行为很猥琐
毋庸置疑,耐克公司“高配置”的商品宣传,与“低配置”的篮球鞋着实让中国消费者心理不爽。但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商品在宣传上的蓄意夸张,实物与宣传不完全相符等,这些现状和问题的存在似乎早已司空见惯。尤其是在中国消费者维权意识尚不太强烈的今天,对于大多数不太较真儿消费者而言,只要商家宣传不太离谱,消费者也常常是摆出一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姿态。洋品牌似乎更深谙中国消费者“好说话”这一消费心理,在产品宣传上向来是善用“瞒天过海”之计,整出一些中英文相结合的语言恣意宣传。然而,这次耐克“高价低配”的宣传及销售行为并非少一个气垫那么简单。
稍微了解此次耐克“气垫门”事件的人都明白,事实上,这款耐克的ZOOM HYPERDUNK 2011的篮球鞋在美国销售的版本是有两个ZOOM气垫,而在中国销售的该款鞋却只有一个气垫。但是其针对对中国消费者的大众媒体广告宣传,文字表达上仍然是 “足跟和前掌ZOOM AIR为双脚带来柔软、高响应的缓震保护”。
对此,耐克公司在其公开发表的回应中称,“对自2011年7月底在中国市场全面上市的NIKEZOOMHYPERDUNK2011款篮球鞋在中国大陆发现的问题,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在进行了首轮调查后很遗憾地发现,我们错用了前脚掌及后脚掌均内置ZOOMAIR的宣传材料。我们对因此失误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同时,耐克公司还表示,目前,NIKE中国官方商城已完成产品信息的更新,也正对市场上这款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修正。但截止到9月16日本报道截稿时,记者登录耐克中国官方网站,发现NIKE ZOOMHYPERDUNK 2011的产品介绍及说明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显然,耐克公司的道歉是不具诚意的,并且一句道歉似乎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因为不比不知道,一比才发现在耐克公司的眼中中国人和美国人具有不平等的地位。经过“偷工减料”生产出来的篮球鞋卖给中国,价钱却比“精雕细琢”卖给美国的高出一倍多。由此,一个小小的气垫却深深地伤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心就不难理解了。
“像耐克这样的国际大品牌也会出现‘高价低配’这样的现象,真是匪夷所思。我觉得用一个小小的气垫来砸掉自己国际大品牌的招牌,实在是不值。我以前非常喜欢这样牌子,也是这个牌子忠实的消费者,但是这次‘气垫门’事件让我很失望。其实,不仅仅是多一个气垫少一个气垫的问题,而是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在耐克的眼里,我们中国人的脚丫子不如美国人的金贵。他们这种生产及销售行为是变相的践踏我们中国人的人格尊严,我觉得耐克这次‘高配低价’,一款两样的行为很猥琐。”9月15日,记者对烟台市服装市场进行再次走访,谈及此次耐克公司“气垫门”事件,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消费者有些气愤地介绍说。
无独有偶,针对耐克此次“高价低配”行为的曝光,网友们在各大论坛展开了深入而持久的讨论。有网友表示:“虽然自己不是洋品牌的粉丝,从来不购买洋品牌产品,但还是感到很气愤。”另有网友拿耐克那句知名广告语“just do it”来调侃,将其改为“Just忽悠it”。
问责:洋品牌“掠地居市”谁之过?
那么,面对频繁出现的“洋品牌”质量危机,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是谁助长了这些“洋品牌”在中国市场恣意扩张,甚至是趾高气昂高价钱卖次货、假货?
针对这一问题,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负责人赵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说:“对于洋品牌的泛滥和‘掠地居市’,首先还是供求关系的影响。大量数据显示,以前人们买东西喜欢物美价廉的商品。但现在逐渐从原先的务实消费向心理满足感过渡,对‘洋品牌’标榜的个性生活越来越看重。这就造成了整个市场对洋品牌客观上的需求,各大商场在招商的过程中,也变成了只认洋货。”同时,赵萍还表示,“洋品牌‘掠地居市’并不能全怪消费者‘崇洋媚外’,国货不争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自闹的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国货质量屡出问题,媒体方面报道扎堆,倾向性不明显,只一味口诛笔伐。人们被迫追求‘洋品牌’,给‘洋鬼子’提供了生存的空间。遇到问题,首先要从自身问题进行检讨。洋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坏了良心,很大程度上也是被国内市场的不规范格局惯坏的。”
由此,我们基本上明白了“洋品牌”在中国质量问题频发的根由。国内的商品不争气;国内消费者的“崇洋媚外”;国内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的不作为,在洋品牌引进与监管上一路亮起绿灯,甚至实行免检;再加上一些媒体与营销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拒绝对洋品牌进行公开公正的宣传,进而增加了洋品牌的神秘色彩,间接抬高了洋品牌的身价等等,所有这些因素最终促成了洋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掠城居市”。因此,提高国内服装产品质量,增强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新树立在国民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与此同时,建立公平竞争和法制保障的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这是规避洋品牌质量陷阱的有力措施, 也是解决我国服装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