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产业有多大价值?现在面临着什么样的转型机遇与挑战?近日,正略钧策管理咨询主办了高端沙龙“知新堂”,这一期探讨的主题正是服装。
本次主题演讲者是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的顾庆良教授,他以近20多年的研究数据得出一些结论。首先,世界GDP和世界纺织服装贸易的关系是:世界经济增长和世界纺织服装贸易增长之比约为1:2。第二,外部世界经济增长1%,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增加将近4.86%。第三,中国纺织出口和世界纺织贸易的关系比约2:1,即世界纺织贸易服装增加1%,中国纺织出口增加2%。
这些数据表明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表现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当然,随后开始谈到经常讨论的那些关于设计、管理、流程重组、商业模式等方面的老问题。
不过,尽管沙龙主题名为“中国服装企业的凤凰涅槃”,但话题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关于一个服装品牌的发展边界问题,二是电子商务。
起初的话题从品牌的订货与后续终端销售的数量差异而导致的问题引发。劲霸男装零售运营中心总监计详立表示服装品牌运营要做好订货规划,合理产品结构与深度。另外市场有变化可能会导致订货与实际销售量的差异矛盾,要通过后续的运营管理、分波段分析管理、货品调剂来调整。
但随后的话题被正略钧策的顾问李哲转移,其发问了一个企业面对的现实问题:单一品牌单一市场有无规模临界点?如何判断是多少?现在大多在批评企业的运作问题,可能有个临界点。这不失为一个好的讨论命题。
而杭州纳纹品牌老总周军锋也随之探讨:现在中国市场平价、中档、高端品牌均卖得好,但这种情况还能维持多久?
正略钧策CEO丛寰宦并未正面回应这一问题,却建议通过历史比较法参照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变迁来研究整个消费市场的规模。但其“中档多变的品牌会获得大的增长”的观点还是未能回到问题的直接面。
顾庆良则表示一种思路是去做市场研究,弄清市场的饱和临界和规模边界。而另一种思路是扩大边界,跨过这个边界。比如中国的农村还有很多市场,我们可以把这个规模扩大。除了空间,还有产品概念的边界。Timberland是做工作鞋的,很多人买工作鞋不是当工作鞋穿,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时尚化,用这种办法把休闲装的边界扩大。由消费者来创造主导、划定、规划这个边界,这样的创新可能会给自己更大的策略空间。
后半段的焦点转移到电子商务方面。这本是一个热门却又太丰富的话题,沙龙时间委实不够。于是,对于现场有限的几位服装企业的代表来说,话题主要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将online和offline进行充分的融合,并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上面。因为共同的课题是线上线下的那些价格、配货等纠结难题。
上海李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监翁锦毅通过分享李宁的案例,为传统服装行业进军电子商务提供了其经验与视角。李宁的电子商务战略并不追求线上产生多大的规模。他说,现在李宁线上生意大概占线下生意的2%~3%,美国市场大概占7%~8%,2008年竞争对手耐克最高占到了10%。所以李宁的线上业务把重心放在品牌建设、社区和消费者的沟通,以及会员体系上,包括一些数据系统。
关于中国服装企业的凤凰涅槃,话题其实太大,需要更多的人士与空间来做更多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