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阶段,不少棉农向有关部门咨询今年到底要不要种棉花,市场上关于新年度临时收储价格的猜测和传言也是层出不穷。
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铁道部、国家质检总局、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2012年度(2012年9月~2013年8月)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明确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价为20400元/吨,比上年提高600元/吨。
当前正值棉花春播前夕,收储预案的及时公布和收储价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保护棉农种棉积极性,稳定今年棉花生产,促进国内棉花市场平稳运行。
收益减半 种植面积下降
从前年到去年年底,棉花价格经历了过山车行情。2010年新棉上市后,收购价从6元/公斤一路攀升至14元/公斤,整个棉花市场逐步失去理性。去年,随着棉花下游市场需求的萎缩、爆炒过后市场供应量的放大,棉花市场从“沸点”陷入“冰点”,价格一路探底,籽棉价格从最高每吨3.2万元跌到1.8万元。棉花价格这种大幅波动加大了棉农种棉的风险,加上人工费、农资费用的上涨,种棉收益下降,许多棉农产生了弃棉种粮的念头。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于今年1月调查了16个省市区120个定点县和2962个定点农户,发布了2012年植棉意向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植棉意向呈减少趋势,比2011年减少半成多。2962个植棉户中,植棉意向持平户占58.4%,同比增加5.3个百分点;增加户占10.4%,同比减少26.6个百分点;减少户占30.6%,同比增加21.6个百分点。据中棉所数据测算,2012年意向植棉面积将减少6.1%,植棉面积将减至7628.4万亩上下,另有0.5%播种面积即38.1万亩的意向尚处观望和等待之中。
分区域来看,三大产棉区植棉意向都呈减少态势,仅四川和湖北植棉意向增加。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11年植棉总成本将大幅上涨21.0%,而籽棉收购价的下跌将致使棉农植棉收益大幅减少58.5%,约为491.5元/亩。这是今年意向植棉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
当前华北平原和长江中游尚有三成的籽棉储存在农户家中,这些籽棉的售价仍将影响植棉意向。长江中游受水资源短缺和春夏连旱的威胁,棉田继续“下湖上山”,一些省植棉面积呈增加态势。
临时收储 定心丸作用明显
针对国内外棉花市场的波动,2011年国家适时出台了临时收储政策。政策通过把以往在主产区临时收储皮棉的措施常态化,提前公布收储价并敞开收储,收储的棉花在市场需要时可及时投放等方式,以稳定棉花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的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保证市场供应。
从实际效果来看,临时收储为棉价托底,确保了市场平稳运行。由于与不限量的收储条件相配合,2011年度收储达到100万吨左右时,棉价即企稳并小幅回调,收储量超过200万吨时,收储对市场供应结构的影响使市场价格回升,资源转而开始流向市场,而此时国家也已掌握250万吨左右的优质资源,为调控积蓄了力量,使后期市场价格上涨承压,避免产生大幅波动。
另外,收储保护了棉花生产者的利益,确保了资源的基本供应。对于19800元/吨的收储价格,这样一个价位在收购前期虽然距离棉农的心理预期有一定距离,但整个收购期没有出现往年常见的棉价大幅波动,确保了棉农的基本收益,并形成了稳定的心理预期。
目前,2011年度临时收储已接近尾声,截至2月底累计收储棉花269万吨,其中新疆棉155万吨。临时收储促进了棉价回升和市场的平稳运行,有效的保护了棉农利益,达到了预期的政策目标。
3月1日发布的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在2011年临时收储政策的基础上,又对收储执行区域、质量标准等作了进一步完善。收储范围适度扩大,除原有的13个主产省区外,其他产区需要纳入收储范围的,可经有关部门研究后另行公布。收储质量标准酌情放宽。以往国家只收储4级以上棉花,今年,为避免“卖棉难”,如果局部地区因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导致大部分棉花等级达不到4级以上的,经有关部门研究后,可在受灾地区放宽收储质量标准到5级。
走出怪圈 产业链关系还需理顺
2011年度临时收储有效遏制了棉价大幅下降,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然而,植棉费工、费时、费劳和费钱的“四费”问题仍然突出,农民认为,植棉不划算,信心不足。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价确定为20400元/吨,比上年提高600元/吨,是否能增强棉农的信心呢?
有关分析人士认为,本年度19800元/吨基本成为全球市场的托底价格,中国通过大量进口将这一价格传导至国际市场,国产棉入储,进口棉入中国纺企成为全球资源的重要流向,中国成为全球棉价的高地,国内纺企用棉成本增加导致的纺织行业竞争力下滑成为不争的事实。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我国服装出口数量减少了6%,单价则提高了26%。从国家的角度讲,临储价格的制定需要在促进纺织行业健康发展和维护棉花产量稳定之间寻找平衡,因为产业链两头实则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不能顾此失彼。收储价过低,则棉农的利益难以保证,收储价过高,势必损害纺企的市场竞争力。
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价格体现了1∶10的粮棉比价关系,有利于棉花面积稳定。根据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阐述,2012年政府仍将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在此基础上,支持优势产区加强棉花等生产基地建设,主要方向是优化布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从国家对粮棉生产的定位上不难看出,棉花政策的制订调整仍将围绕粮食生产目标,主要从优势区域和单产上着手,不会有太大突破。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棉花也像某些农产品一样,形成了一个市场怪圈。去年棉价暴跌的主要原因是前年棉价暴涨,农民跟风种植,形成种棉的高峰;去年风调雨顺,棉花丰收,价格下滑。如果今年大家都改棉种粮,势必引起今年棉花产量骤降,供不应求,棉价又会暴涨。要走出这个“价格波动大”的怪圈,棉农和企业都期盼国家尽早出台调控政策,实现种棉直接补贴,维护棉农利益,进一步理顺产业链关系,稳定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相关农业专家也表示,在一些适宜种棉的地区,盲目改棉种粮可能得不偿失。选择继续种棉的棉农要坚定信心,做好春耕准备,主要在提高单产上做文章,谨慎选种,选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