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力量正在逐步涉足传统的服装行业。借助资本的力量,服装企业可以铸就新的优势,站上更高的平台。借助资本的力量让企业强大起来,也是中国服装企业和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有效途径。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需要资本,适合资本。
资本看中的短期利益
国内服装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品牌服装发展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受到资本的关注是必然的。服装行业虽然具有很大的投资潜力,但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借力资本需谨慎,当年红极一时的PPG和ITAT就是很好的案例。
“基金公司跟服装企业的想法最终是不一样的,对于品牌的创始人来说,我们希望是未来长久,一定是希望把自己的品牌打造成百年品牌,但是基金公司不可能伴随你,他是希望你上市。”歌力思董事长夏国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企业来说,上市只是一个手段,对于投行来说上市可能就是目的。
在2011中国服装大会上,艺之卉总经理周胜就表示,其实风投在跟你结婚之前,就早已想好了如何跟你离婚。
他表示,自己更看重的是产业资本,而不是金融资本。如果仅仅只是金融资本的话,自己不一定需要。资本需要有理想,需要有投资里面,所以专业资本如果跟专业产业结合的话,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是说谁的钱都要,也不是谁的钱都不要。
“我们真的想做一个持续性的品牌,做一个未来中国的大品牌,真的考虑做一个百年品牌,所以对促进离婚的婚姻,我想是慎重的。”周胜说。
UTA时尚管理集团总裁杨大筠认为,上市是把双刃剑,并非评价服装企业的唯一标准。比如,对于做个性化的品牌而言,上市的意义并不大,比如例外、玛丝菲尔或是具有原创性质的女装品牌。
在他看来,具有原创意义的高级女装品牌,并不是靠上市资金或者是获得支持就能做得多好,它们更多的是通过在消费者中形成一种偏好和认知后,再做品牌延伸,比如延伸到香水和化妆品。我们了解的瓦伦蒂诺就是遵循了这样的发展道路。所以说,上市对于个性化和高端品牌的影响本身不是特别大。
同时,他指出,“企业上市不是一次性融资,会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不断融资,在这个过程中就会稀释自己的权益。”
也就是说,外围的股东进来的越多,原始控股人掌握的控股比例就越少。福特公司家族的人在福特公司拥有的不是最大的股份;香奈儿本人也没有拥有香奈儿最大的股份;在不断稀释的过程中,其创始人对于这个品牌的控制力越来越弱,需要尊重投资商的意见,但投资商本身对服装行业并不关注,他们只关注利益回报。什么是回报?就是每个季度、甚至是每年的利润要达到最高。
另外,做时尚这一行,品牌做到一定年龄的时候,会跟人一样老化、体力衰退,这时就需要动手术,需要进行修补,需要重塑形象,这样品牌才能走下去。这也意味着需要两到三个月或者是两到三个季度,甚至是一两年的时间进行品牌转型。但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董事会和投资商肯定不希望看到这个结果,他们希望看到业绩每年按照一定的百分比增长。如果一个人提出马上增长的计划,一个人提出来要亏损两年后再增长的计划,投资商肯定选择会选择前者,而这样品牌也有可能从一个优秀品牌最终沦为一个被消费者唾弃的品牌。
事实上,资本从来都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无论是上市也好,获得“风投”也好,外部资本永远都是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来自于企业内部。对于当前大多数国内服装企业来说,没有捷径可循,练好内功才是关键。
运用资本要科学
随着中国服装业对资本的理解和在资本市场上经验的日臻成熟,资本将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新能量。但是,更具现实意义的是我们对企业战略的研究和判定,只有和科学的战略相结合,资本才会成为能量。否则,可能会变成盲目扩张的催化剂,其结果可想而知。
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吴洪教授提醒说,盲目崇拜资本的力量是非常危险的。
“并不是说,资金到了,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对于这种现象,曾有一位企业家用举重来比喻:举重运动员所举的重量是一点点增长的,如果一下子增加重量过多,就要出问题。“我也打个譬喻,如果只是做服装品牌,现在给你1亿元,你能一下子开100个店而且都成功吗?”吴洪认为,一个企业、一个品牌的发展要有一个过程。
事实上,一些服装企业得到资金后,并没有将之真正用于服装的设计研发、终端建设和市场开拓方面,而是投向了地产、矿产和物流等其他高利润行业。
“从企业角度来看无可非议,但对于那些想做大品牌的企业来说,应把资金更多地放在研发等环节,以促进品牌价值的大幅度提升。”吴洪表示。
在吴洪看来,“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比融资更为重要。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亚盛投资毛区健丽也表示,自己选择投资的对象是拥有去追求一种变革、改革的决心,能把精细化管理理念灌输到最前线缝衣服或者是染布料的工人身上。“而不是有钱了,在央视里面打广告,开店铺,盖工业园,投资到别的产业。”
“资本固然重要,但一个企业要真正实现快速发展,我想第一个做的就是对行业、企业几百年历史的兴衰进行非常认真详细的调研分析,制订属于自己的非常准确的战略”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表示。
邱亚夫告诉记者,“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是如意的战略路径,这个路径15年没有变,只是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调整。
周少雄表示,服装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需要一个普及过程。事实上,从整体上看,中国服装业的资本运作起步较慢,而且也并不先进。
资本运作要看自身能力与需求
希望“小富即安”的企业既难福、也难安,不能拥抱资本,必然会被资本收编。而有意拥抱资本、进入证券市场的企业也并不在少数,世相百态,总有企业会陷入资本的误区。茫然冒进、冲动一搏,甚至“带病”上市,融资不成反而烧钱不断,一旦受挫就可能有生死之虞。即便有的企业能够侥幸过关,可是缺乏足够认识和准备,亦有可能融资额低于预期,不得不“贱卖”股权。还有企业透支未来,想尽办法圈钱却没有办法增值,上市之后股价低迷甚至“破发”,市值不断缩水,基本丧失再融资能力,连带影响品牌形象,导致恶性循环,使企业发展止步不前。
比蓝国际总埃李凯洛表示,相对于资本考察企业的理性,企业寻找资本十分茫然,甚至都不知道上市是为什么。他认为,现在没有特别突出业绩和赢利模式的纺织类企业很难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是否拥有独特性是服装企业跟资本握手的砝码。
现阶段,有意愿拥抱资本想上市的企业老板,应该说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成熟经验,某种程度上也是行业内的“成功”企业,不过正是由于这种成功,会习惯性的套用实业经营思维,缺乏资本战略意识,不能低调行事、安静思考和冷静应对,没有系统性的规划和安排,“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往往形成了欲上不行、欲罢不能的尴尬局面。
服装企业上市一般均需要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其是否成功受很多外在因素限制。同时,企业内部的问题也会对其上市造成影响。许多服装企业老板有着多年实战经营的经验,但对于资本市场的认识依然以产品经营思路来理解,加上上市筹备时间短,又缺乏专业机构的指导,导致在申请上市的过程中自然会暴露出种种问题。
根据过往的经验,服装企业IPO被否主要涉及持续盈利能力、规范运作、财务会计、独立性、主体资格、募集资金运用和信息披露等七大类问题,具体来说,多半集中在盈利能力不足、历史经营数据遗漏、运营效率与业绩相悖、抗风险能力较弱、核心竞争力难持续、过度包装、股权存疑等方面。无论是哪种原因,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
仔细分析这些企业上市被否或遭质疑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有些错误甚至显得低级,这里多多少少都有盲目上市的冲动,抱有一些侥幸心理。这种“搏一把”或“赌一把”的心理和行为,对企业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即使是对完成上市的企业来说,市场形象、品牌价值、企业家个人声誉也难免受到影响,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消化。
面对上市热潮,与其冲动一搏,不如“静”思考:一个“静”是平静,能够平心静气、认真准备、练好内功;另一个“静”是安静,可以保持低调和缄默、少说多做。
普华永道资本市场服务组合伙人刘磊提醒,企业上市前,必须要清楚自身业务前景在何方,卖点在哪,自己企业在这个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如何,包括市场占有率、盈利水平等。“每个服装企业上市前都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市场定位,这是企业上市后涉及后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的愿景、目标决定了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上不上市,融不融资。”夏国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