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刘绪森的40多亩、河南灵宝景群刚的20多亩、新疆乌鲁木齐杨建强的2000亩,这些耕地上2011年齐腰站立的棉花将不复往年光景。取代它们享受今年阳光的分别是玉米、花生和大棚蔬菜。
春节刚过,棉农刘绪森接受采访时还表示要种20亩,现在口风已然变了,“种上十亩八亩吧”。此前的十多年,他每年都种30余亩棉花;景群刚准备种10亩,这个数是去年的一半;杨建强则直接把地包给了别人,专心做自己的节水灌溉生意。
4月下旬是黄河下游流域棉花播种的时间,大多数棉农显然已经打定了主意。聊城东昌府凤凰办事处李海务村的棉农们对棉花的种植意向同比减少了70%,“除盐碱地、沟边地种点,好田几乎没种的”,刘绪森说;而河北南宫市民安泰棉花合作社董事长王玉安预计全市将同比减少种植10%。去年植棉今年已决定少种或不种的农户名单上,还包括山东东平的陆书军、滨州的韩岭燕。记者采访到的农户中,愿意增种或改种棉花的,一个也没有。
这一切的直接原因是去年棉花收购价格暴跌。2011年,为减少棉农损失,国家出台籽棉收储价每市斤4.4元,地方上的实际收购价远低于此数。去年,刘绪森的棉花每亩收获约300斤,每亩平均投入1500元,每斤棉花的投入约为5元,而刘绪森的棉花平均卖到3.5元,“损失大了”。
据山东高青县棉花生产办公室农艺师韩兆仆在媒体上分析当地行情,2009年到2011年,籽棉开秤价格每市斤分别为4.6元、7.3元、3.6元,只要低于4元农民就不再有积极性种棉。棉花亩产普遍在500斤以下,价格维持在4元,综合下来略有赚头,但比起眼下水涨船高的人工成本,仍不具多大的吸引力。
刘绪森改种玉米,就在于玉米省工,“出去打工一天挣100多块”,他早有了农暇务工的想法。
棉花是黄河下游流域最费人工的经济作物,在人力成本推高的今天,除非撞上棉价暴涨的年景,这份辛苦很难得到丰厚的收入。灵宝的景群刚只在2010年种棉挣到了钱,在他看来,去年即使都卖出每公斤8元多的国家收储价也不偿人工的辛苦,“农药一打就打到摘花”。
此外,棉花又极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2010年刘绪森就没享受到行情,聊城当年下了大雨,田里大量的棉铃霉变,他40多亩只收了2000斤籽棉,几乎绝收。新疆的杨建强在去年遭遇了扬尘干旱,产量减少三分之一。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研究棉业经济的魏晓文称,我国棉农不比美国的大型农场,属于典型的小市场单位,抗风险能力极差,收入常随着市场行情剧烈波动。
在被问及种棉是能否得到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或社会上的帮助时,刘绪森直言很少,政府只发放每亩15元的良种补贴,“那不够半天工啊”。
新疆棉花每到摘花季节,从乌鲁木齐到库尔勒的公路上到处可寻游资的身影,这时棉农正值资金紧张,且更担心火灾等风险,因此,棉农多会选择出售棉花。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毛树春曾说,棉花面积稳定性差、波动性大,是我国棉花生产最突出的问题。在这个棉农看不到稳定收益的春天,人们仍无法看到问题化解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