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意大利来华打假”成为人们广受关注的热点新闻。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知识产权部负责人Giovanni de Sanctis(戴胜乔)对此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回顾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发现于偶然之间
戴胜乔介绍,“我们一共在世界各地设立了14个知识产权办公室。北京知识产权办公室的职能是在知识产权领域支持、帮助、维护和指导来华的意大利企业,也对意大利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相关情况进行监控,并接受和回答意大利企业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疑问和咨询。”
2010年12月,戴胜乔参观了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2010中国创业加盟品牌展览会”。一句“来自意大利,世界的嘉加梦……”的宣传语吸引了戴胜乔这个意大利人,生产床上用品的嘉加梦声称自己源于意大利,其商标上标明意大利字样。但随后戴胜乔发现,实际上,嘉加梦根本不是意大利品牌。他介绍:“经过调查‘JAJEMoN嘉加梦’商标是在中国注册的,所有人为‘意大利路易斯贸易有限公司’,住所为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布奥兹路2号5014室。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通过意大利佛罗伦萨商会证实,并没有这家公司,地址也为杜撰,该品牌真正的运营商是‘上海家利床上用品有限公司’。”
戴胜乔发现这样的“伪意大利品牌”还有很多,其价格也高得惊人,一个床垫标价3.4万元人民币,并且还号称该床垫零售价为6000欧元,比一辆汽车还贵。意大利真正的高档名牌床垫的价格不超过600欧元,只有它的1/10。
就此,戴胜乔进行一步步调查发现:“这些品牌源自意大利的说法,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有一家公司还在宣传册上写上了意大利总部的电话号码,但经证实那不过是一个普通民宅的电话号码。”
戴胜乔拨出一定精力来收集这些案例,并逐渐积累了一批涉嫌借用意大利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的企业。“经过了1年左右的收集调查,在中国市场上发现有60多家假冒意大利品牌的企业。”这些“伪意大利品牌”涉及中国以及韩国的企业。它们在宣传时号称自己是来自意大利的品牌,但事实上这些品牌在意大利根本不存在。
调查于公开之中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戴胜乔先后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三批共30个“伪意大利品牌”,它们或宣称产自意大利,或使用意大利国名、地名、甚至国旗做产品名称,打着“意大利”旗号误导消费者,戴胜乔呼吁中国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
戴胜乔介绍:“之所以要以意大利政府部门的名义向中国知识产权局投诉,是因为这些虚构的‘伪意大利品牌’在意大利并不存在,没有具体的意大利企业受到危害,‘伪意大利品牌’在中国是对整个意大利形象的影响,因此只能由意大利政府机构出面。”
他举例说:“ 一款名为‘哥菲拉Gafera’的汽车香水,宣传手册上称该产品‘采用原装意大利纯天然植物精油’。为了证明其是从意大利原装进口的,其运营商在一次展会上展示了‘哥菲拉’汽车香水的报关单和原产地证书,称其是意大利原产。从报关单来看,出口商是墨里斯和宝格丽。意大利确有一个叫墨里斯的公司,我曾向该公司求证,结果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而宝格丽是一个产品,不可能作为出口商。而发放原产地证书的机构为‘意大利制造者协会’,但意大利根本没有这个组织,所以这个章也是假的。而且,据调查,在意大利商标网上,‘哥菲拉’没有注册。在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也未查询到任何属于‘广州莫拉菲汽车用品有限公司’以及原产地证书上所载的进口商哥菲拉公司的信息,‘哥菲拉’在中国注册的商标权利人为自然人。有意思的是,经过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的投诉,‘哥菲拉’不再说自己是意大利进口的了,而改说来自法国了。”
戴胜乔介绍,他们并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手段获取假冒品牌信息,此前上报给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30个案例,依据的全是公开信息和数据,很多都是在其品牌官网上搜集到的,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获取这些信息。他们的工作手段是寻找在华的意大利企业,如果该企业号称是意大利的企业,他们就会找到这些企业,并请对方做一份问卷调查,在询问过程中,冒牌企业就会露馅,上述案例都是这样发现的。
作为一名意大利官员和驻华代表,他认为这些企业虚构了在意大利完全不存在的传统和故事,给中国公民和消费者一个错误的、扭曲的意大利形象,并使得很多中国公民通过这些错误的、扭曲的方式认识意大利制造。但戴胜乔向《服装时报》记者强调:“此次打假虽然对意大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最大的受害者是中国消费者以及那些诚实守信的中国企业,这些‘伪意大利品牌’欺骗了中国消费者,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构成了不正当竞争,损害了诚信经营的同行利益。”
打假于坚持之心
戴胜乔介绍,针对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递交的第一批侵权名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回复称,中国商标总局已驳回了“尼诺·费雷(意大利)”(Nino Ferletti Italy)、“Bestibelli Milan”这两个品牌的商标注册申请。至于一些涉案商标使用人在商标使用中自行添加意大利地名的行为,回复称意方可根据《商标法》有关规定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投诉。还有一些宣称其为意大利品牌或意大利企业,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及误导消费者的行为,需由有管辖权的工商机关依法调查后予以认定。
对于后两批侵权名单的投诉,至今未得到回复。戴胜乔表示,他们会将打假进行到底,下一步还会继续收集“伪意大利品牌”向有关部门和媒体进行反映和披露,将按照各城市假洋牌积累的数量,集中到某一地的工商局进行投诉。而且最近又陆续发现了三四十个“伪意大利品牌”,准备近期将再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
戴胜乔称,“我们不想半途而废。作为外国机关在中国的代表处,可以对市场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虽然这个现象不能说只涉及到意大利,但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意大利政府非常愿意对于中国的机构就此事给予支持,中国的机构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希望能有一个双赢的结果,保护中国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