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临国际廉价棉花的重重包围时,国家的临时收储托市政策也显得捉襟见肘。日前记者发现,国内外棉价差约为4500元/吨,最高价差更是达到5600元/吨。高成本让本就不振的纺织企业再次雪上加霜。
棉花占到纺织企业成本的百分之六七十,国内外棉高价差严重削弱了我国纺织企业的出口优势。
高价差导致进口棉受捧
根据中国棉花协会刚刚发布的5月形势月报,扣除滑准税后的进口棉折人民币15366元/吨,较同期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8级棉)19086元/吨已经低近4000元/吨。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这一价格差还在继续扩大。
几乎包括刘成在内的众多业内人士都有这样的感慨:一般情况下进口棉比国内棉便宜1000元算是常态,尽管2009年金融危机时也曾出现过两者价格的异常倒挂,但4000元至5000元如此大额的价格差过往就从未出现过。
为何出现如此之大的价格差呢?
第一纺织网分析师汪前进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主要有两个因素:全球棉花增产背景下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以至供需严重失衡,包括棉花在内的大宗商品出现了金融危机之后范围最广、幅度最大的一次下跌,当前美棉价格比去年同期下跌接近50%;而去年9月至今年3月中国政府的收储托市,不仅稳定了国内棉价,亦部分稳定了国际棉价。
这一临时收储政策最终以19800元/吨的价格收储了312.5万吨的皮棉,占到国内产量的一半,使得去年年底至今年3月左右国内标准棉价格一直稳定19300元/吨至19600元/吨。
相比较,美国棉的报价为14416元/吨,澳洲棉为15148元/吨,乌兹别克斯坦棉为15280元/吨,印度棉为13810元/吨。“国内企业受困于国产棉高价位、低质量、高运费才更多转为进口棉。”在刘成看来,国内企业进口国际棉是不得已而为之。
根据刚刚发布的2012年度的临时收储方案,9月到明年3月期间,国储将按照20400元/吨的价格敞开收储,收储价格比上年度提高600元/吨。市场估计新年度的收储数量可能在200万吨上下。
根据分析师的理解,出于平抑棉价、稳定棉农收益考虑,不可能在此抛售收储,而惟一的途径便是加大进口。
现在出现棉花积压港口的现象,就是因为进口配额有限,而棉花已经到岸。甚至有的企业是高价买的配额,致使配额指标飙到了3500元/吨。这种行为简直可以称之为“疯狂”。对于“买卖配额”是否合法,刘成坦言,至少现阶段政府是默许的。
或逼死部分中小纺织企业
波及最大的注定是下游纺织行业。
根据中国棉花协会发布的5月份《中国棉纺织企业生产分析月度报告》显示,5月国内纺织原料市场延续跌势,且跌幅较4月加大,企业采购数量环比下降9.8%,企业原料采购数量下降,但进口棉由于价格优势加大,购进数量反而呈现大幅上升,环比增长42.5%,这是中国棉花协会在调查17个省90家骨干棉纺织企业之后做出的结论。
在刘成看来,对于纺织企业来讲,原料价格的波动对生产影响明显,伴随着原料采购量减少,纺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和利润持续下降,中小企业停产、限产的现象更趋严重。
整个上半年,我国纺织行业运行呈现下滑态势。有关资料显示,山东德州是全国重点产棉区之一,棉纺能力为山东省的1/7,全国的1/20。
山东德州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并不讳言:全部使用棉花为原料的纯棉纺织企业,都处在亏损状态。同时使用棉花和化纤的混合纺织企业,则是处在微亏和微利之间。新型的纤维企业,不使用棉花全部使用化纤的企业,有盈利,但是盈利程度比前几年大幅下降。
此外,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获悉,受国内外棉花价差影响,今年1至5月全国棉纱线出口降幅最大,出口额同比下降22.5%,棉纱线企业出口受到较大影响。
不容忽视的是,国内外棉花价差加大,将致使我国纺织企业出口优势下降,严重削弱了我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东南亚等国由于在生产及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开始逐渐显现,我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份额将面临下滑困境。
“现在这段时间算是空白期和间歇期,9月份棉花基本成熟,到时候国内棉上市后,国内价格或许会处于低位徘徊。”基于此,业内最大的呼声还是开放棉花进口配额,加大进口量以平抑价差,另一方面是加大地方优质棉的运输力度。
从目前数据看,2011/12棉花年度国家共发放约25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而在市场真正好转之前,新的棉花年度内,国家仍将控制配额发放量,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国内棉花价格。因此后期再次发放配额的可能性不大。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