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为其QE政策展开了辩护。伯南克说,美联储政策“帮助加强了美国经济复苏”,同时,“通过提振美国支出和增长,其也能帮助支持全球经济”。
不过,并无确凿证据表明整体经济复苏,或是表明“量化宽松”与经济改善的信号之间存在关联。此外,最新一轮QE是否能够促进经济活动也还有待验证。
事实上,QE3的效果已在渐渐退去。来自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
面对日益恶化的基本面,高收益率市场所带来的回报已不再有吸引力。股票市场在挣扎中前进;而在最初出现下滑之后,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收益率已开始回升。三季度资本支出的减少表明,美联储政策并未成为企业投资的催化剂。
本轮QE之所以缺乏效果的一大主要原因在于“财政悬崖”。高盛本周发布了其对财政风险的评估:
在基本情境下,即,财政悬崖年底仍基本未得到解决的情形下,2013年早期的实际GDP增长将削减1.5%。在更糟情境下,即停止失业补贴和高收入者减税措施,GDP将被拖累约2%。最后,在最差情境下,即未就未来的财政审慎达成任何协议,GDP将被拖累约4个百分点,经济将重返衰退。
同时,美林的研究也表明,财政悬崖风险会严重影响企业收益,并导致股票市场出现大幅下修。
或许也有可能,无论政治家是否采取果断行动,财政悬崖风险都将带来巨大冲击。如果国会协商成功,达成把赤字占GDP水平自4.5%降至1-1.5%的协议,那么财政紧缩的冲击将是巨大的。而如果国会未能采取行动,那么不确定性将抑制企业投资和增长。
另一方面,其他各国央行官员们已出面质疑美联储政策的成本。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说,全球宽松可能造成类似于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期间的信贷泡沫。
事实上,美国的垃圾债市场已在重复2007年的场景,呈泡沫状的债券市场与缺乏生机的实体经济形成鲜明对比。10月的前两周里,高收益和杠杆贷款市场的再融资创记录高位,而其中的80%被投资公司占据。这些数据凸显出,私募股权公司才是美联储政策的最大受益者,而不是家庭(特别是储户)或普通企业。
新兴市场央行也在批评美联储,他们担忧伯南克的宽松政策将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和资产泡沫。摩根士丹利的Ruchir Sharma认为,量化宽松造成了收入不平等,因此商品价格上涨的负担主要落在了穷人身上,而富人则从中受益。相比于伯南克,日本、印度和巴西等央行行长们似乎更加确信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