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流通库存阶段性减少的假设,今年最后两个月棉花价格下行空间不大,或将延续偏强振荡格局。
天气渐凉,棉花市场也愈见清冷,10月USDA报告中大幅上调的2012/2013年度全球期末库存至历史最高的1722.5万吨,似乎预示着棉市“冬季”的提前到来。不过,基于对流通库存阶段性减少的判断,2012年最后两个月或将成为本年度棉价最有利上涨的时期。
众所周知,本年度全球棉花市场的核心矛盾仍然是中国的库存。研究分地区的库存数据不难发现,中国以外地区棉花库存从2010/2011年度的828万吨增加到2012/2013年度的925.5万吨,增幅为11.78%,而中国棉花期末库存却从230.86万吨增加到797.02万吨,增幅高达245.24%。可以说,中国吸收了全球的过剩量,将棉花的库存沉淀在了国内。因此,虽然USDA报告奠定了本年度国内棉花价格偏空的趋势,但中短期的价格波动将受到库存变化的影响。
这两年,研究中国棉花库存就绕不开政策,收储和抛储的政策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棉花流通市场和库存的结构。从积极的角度看,收储能改善国内流通市场棉花过剩的局面,进口低价的国际市场棉花也有助于支撑全球价格,但弊端也非常明显,正如今年9月发生的情况一样,当储备库存被投放到市场之后,棉花进口增速降低,全球棉花商业库存增加,对全球棉花市场构成明显的打压。
本年度影响棉花库存的主要因素包括了产量、消费量、进口量和国家储备量。在产量基本确定、消费量很难大幅下降、进口配额停发的情况下,国家的收储政策将决定国内库存。笔者认为,2012年最后两个月棉花流通库存将阶段性减少。
一方面,棉商交储积极。笔者在和轧花厂沟通的过程中发现,棉商现阶段的工作重心全部放在交储上,早交早回款多循环已经成为有交储资质棉商的共识。截至10月24日,2012年收储累计成交已达139.58万吨,远超去年同期3.7万吨的水平。其中,新疆每天收储的成交率自9月24日起持续超过90%,10月以来更是几乎每天全部成交。受制于棉籽质量,内地交储成交比例相对较低。从了解到的情况看,本年度河北、山东、安徽等内地主产区普遍面临棉花长度不够、等级不高等问题,交储难度较大。据河北威县一家棉商介绍,今年当地籽棉衣分特别低,前一段时间价格高还能有所成交,现在棉价下跌了,每天只能收几千斤。在收不到合适籽棉交储的情况下,许多工厂选择停工,基本不考虑交储以外的销售。
另一方面,流通市场的价格过低,新棉很难销售。目前,新疆地区籽棉收购价达到9元/公斤,按照棉籽0.95元/斤、衣分40%、加工费600元/吨计算,成本已经接近20400元/吨的收储价。新棉成本高,但流通市场对棉花的定价更多地参考抛储成交价,同期兵团棉花竞卖成交价折合328级不足18800元/吨,新棉进入流通市场即面临亏损,企业在市场销售的情况不会太乐观。
从数据分析,2012年度棉花收储已接近140万吨,而整个9月抛储量不足55万吨(国储轮库累计成交49.36万吨,兵团竞卖5万吨),国家收储政策对价格的正向拉动作用开始显现。同时,中储棉总公司与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麻公司签署的大单合同,或将使两家交储大户退出入储竞拍,缓解目前新疆交储难的问题,加快新棉入国库的速度。
我们认为,按照每天成交7万吨计算,11月底收储成交量将达到322万吨,再考虑90万吨的大单合同(也有消息称兵团大单为135万吨,这样大单合同总量将达165万吨,按80%成交计算可吸收132万吨新棉),年底前的收储量将不低于412万吨,占预估产量的59.11%。基于棉花流通量增长有限的假设,2013年度配额发放之前,棉花基本面将得到阶段性改善。但考虑到保值盘对市场的压力,不宜对市场抱过于乐观的想法,逢急跌买入是一个可以选择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