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中国毛纺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加工国家,占世界羊毛加工量的35%。行业中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规模效益型企业,其装备和产品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伴随着国内外需求的增长,我国毛纺织行业实现了产销、出口、效益、投资的稳定增长。
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毛纺工业实力不断增强
十年来,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下,毛纺产能向沿海地区集中,其中江苏省毛纺产能超过全国的一半,专业化分工协调,资源使用效率提高。行业中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规模效益型企业,其具有相当的加工规模、装备和产品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对行业的示范引导作用明显。同时,毛纺工业集中的省份还逐渐形成了一批以中小企业为主、上下游产业配套的专业产品加工基地和专业市场,产业集群比较明显,具有很强的市场活力。
2011年规模以上毛纺织、毛针织和毛纺制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432亿元,比2002年增长3.5倍;资产总计2238亿元,增长2倍;利润总额达到180亿元,增长5.1倍。
技术进步步伐不断加快 保持行业竞争力
“十五”期间毛纺工业利用国债政策、引进外资、自筹资金等途径进一步加大了技术改造的投入。毛纺织和毛针织行业更新改造投资分别是上个五年的5.7倍和11.8倍。“十一五”期间毛纺织、毛针织、毛纺织品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8亿元,其中用于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70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2.74%和27.19%。毛纺工业连续的大规模技改使得全行业的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力的提升了产品的加工水平和质量水平,毛纺织企业基本实现了纺纱无结头,织布无梭化,毛针织服装企业电脑横机普及率超过60%,可以加工各种档次和质量的产品。
进出口结构日趋合理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011年规模以上毛纺织企业出口交货值787亿元,比2002年增长2倍。2004年毛纺面料出口实现了贸易顺差,国产面料顶替进口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2011年全国毛针织服装出口7.22亿件,出口额54.9亿美元,出口量约占全球毛针织服装出口总量的60%,分别占美国、日本和欧盟毛针织服装进口总量的84%、91%和51%。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副会长单位江苏阳光集团代表中国承担了ISO/TC38国际秘书处工作,成为国内首家由企业承担国际秘书处的单位;副会长单位鄂尔多斯集团提出并承担了IWTO羊绒羊毛起球测定方法标准国际标准制订工作。
针对进口澳毛质量下降,贸易纠纷难以解决的状况。中国毛纺协会与澳方有关行业组织进行了磋商,双方对建立两国行业组织和机构长期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和解决问题的对话机制,维护双方合法利益,稳定羊毛贸易,共同促进中澳两国羊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达成了共识。2011年5月8日,由两国行业组织、企业和检测机构代表组成的中澳羊毛联合工作小组成立并着手起草了《中国—澳大利亚 购买羊毛和毛条一般交易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