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郑棉延续弱势振荡行情,整体表现出近稳远弱的格局。笔者认为,随着收储量的增加,收储对棉价的支撑力度逐步走弱,虽然期棉近日走势较稳,但后市向下的压力增加。
全球棉花供过于求局面未改观
根据美国农业部11月份供需报告预测,2012/2013年度全球棉花产量为2543.8万吨,消费量为2315万吨,供应富余量为228.8万吨,到本年度末全球库存量达到1747.6万吨,库存消费比攀升至75.5%,为近四十年来的最高水平,远高于2008年的55.8%。即使不考虑我国的国储库存,全球棉花供应也较为充足。
内外棉市高价差形成产业困局
目前,ICE期棉价格在70美分/磅附近,国际棉花现货价格在78—93美分/磅,折算成人民币港口提货价在13000—16000元/吨,比国内对应棉花现货价格便宜5000元/吨以上。如果中国放开一部分棉花进口,则纺织企业平均用棉成本下降,现货市场价格将明显低于国家收储价格。一旦收储结束,国内棉价将明显回落。
若国家只发1%进口棉关税配额,不再增发进口棉配额,则国际棉价将会因为我国需求的不足而出现回落,内外棉价差继续扩大或保持高位。届时,棉市将面临纺织订单转移以及用棉需求下降的恶性循环,同样不利于国内棉价在高位保持平稳。
国家调控方向或发生变化
国家通过收抛储和进口棉配额发放的调控政策,来达到稳定棉价、保证供应的目的。在新棉上市期间,国家大规模收储是为改善供求关系,维护棉农种植收益。由于棉商积极交储,棉花销售进度较上年同期加快近20个百分点。截至11月12日,累计成交242万吨。按照目前每天成交5万吨和总量约100万吨的大单收储计算,国棉收储量可达400万吨以上,中储棉库存将突破800万吨,这意味着国内近六成新棉都被收归国库。棉农及棉花加工企业可提前兑现收益,国家稳定棉市、保护棉农收益的目标可提前完成,调控棉市的重心将逐步转移到保证供应上。
目前市场中高等级棉已经出现资源紧张的情况,在总体供应宽松的环境下,纺织企业采购难问题的出现不符合国家调控的原则。近期市场传言国家将于12月份抛售部分储备棉。笔者认为如此操作有一定合理性,可能性较大。
另外,从11月份开始,来自印度、美国等地的新棉陆续到达我国港口,每年12月份至次年3月份都是进口棉到中国港的高峰。通过1%关税配额进口高等级棉,或是通过40%关税无配额进口中低等级棉,纺织企业用棉成本都将降低。
综上所述,不论国家发放进口棉配额,还是抛售储备棉,都将引发国内棉价的下跌行情。收储成交进度越快,国储库容压力越大,后期交储难度越大,收储对棉市的支撑力度就越弱,因此建议投资者关注远月逢高做空的机会,同时也可寻求内外市场的套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