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2012年到2013年,关于环境污染的话题从未离开过中国人的视线。PM2.5的衡量指标争论尚未落定,“雾霾”又成了频繁出现的另一种形容天气的热词。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PM2.5和“雾霾”的降临,无疑让这种转型更加迫在眉睫。
而转型也就意味着“淘汰”和“新生”。水泥、煤炭、甚至石油等落后产能、高污染、低质量的产业饱受诟病,面临升级和淘汰。除此之外,在嗅觉敏锐的商人眼中,“雾霾”之下也潜藏着机会。环保产业、甚至口罩、空气净化器等行业也成了一些商人的关注热点。
空气有毒。
在经历了多次让人难忘的雾霾之后,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最新研究结果,让普通百姓对生存环境更加忧虑:专项组在抽取的大气灰霾中检测出了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这是洛杉矶上世纪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而洛杉矶那次光化学烟雾导致了800余人丧生。
于是,如何把自身与有毒的空气隔离开来,成了北京、天津等雾霾较为严重的地区百姓较为关注的话题。所以在这场“抗霾”运动中,不仅火了PM2.5、PM10等术语,也火了一批适时满足百姓需求的产品,绿盾PM2.5口罩,就是这场“抗霾”运动中,在经济上获益的主体之一。
京东商城[微博]的数据显示,“全民疯抢”的绿盾PM2.5口罩目前处于断货状态。
绿盾PM2.5口罩的创始人、上海兴诺康纶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康纶纤维)董事长赵丹青则介绍,由于市场需求量太大,工厂生产不过来,缺货的现象很普遍。
偶然的商机
赵丹青透露,研发出绿盾PM2.5口罩并非刻意而为之,而是碰巧的事儿。
当2011年10月底美国大使馆公布的PM2.5数据在微博上被疯狂转发时,赵丹青忽然觉得,口罩在未来的需求会很大。
“工业化发展对空气造成污染而导致的雾霾天气,几乎是欧美国家发展的必经阶段,根据中国目前的发展和环境现状,也会如此,所以我考虑到,口罩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会是民众所普遍需要的产品。”赵丹青作出了一个初步判断。
基于这个判断,赵丹青的团队作了初步调研,调研发现了两个结果,一是空气污染中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主要是细菌和细微颗粒物;二是当下的可以用于抗菌防尘的口罩品牌中,3M的N95口罩的市场占有率相当高。
碰巧的是,赵丹青手里有两项技术:抗菌纤维技术和微滤技术,赵丹青的团队觉得,如果把这两项技术结合起来,经过改进运用到民用口罩上,既可以满足百姓防菌、防尘的需求,也能弥补3M的N95透气性不好的问题。
后来经过近10个月的研发,绿盾PM2.5口罩终于推出。
小口罩搅动大市场
赵丹青介绍,2012年,康纶纤维的总收入超过7000万元人民币,其中纺织纤维业务收入5000万元人民币,而仅开展了3个月的口罩业务超过了2000万元人民币。
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雾霾天气造就了绿盾PM2.5口罩的今天。
不过,功劳也并不仅仅是雾霾天气的。赵丹青告诉记者,尽管2012年9月底,绿盾PM2.5口罩才正式面世,但从2012年5月起,他的团队就在开始跟包括大城市主流药房、京东商城等线下、线上渠道进行谈判。
赵丹青记得,那时候由于很多人对PM2.5这个概念已经有所了解,渠道拓展工作大都很畅通。但即便如此。赵丹青也从未想过,碰巧发明的小口罩能成为公司的盈利主力军。
“今年1月13日以来,我们的150万支口罩库存全部发货,而且尽管如此,包括京东商城在内的很多地方还是缺货的。”赵丹青说。
赵丹青还介绍,去年5月份他在跟药店系统推荐绿盾PM2.5口罩时,有药店的态度并不积极,然而当绿盾PM2.5口罩今年卖火了之后,那些曾经不以为然的渠道商反过来主动跟他联系,要求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