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五年,食品价格的上涨曾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大范围通货膨胀,食品价格成为全球经济学家关注的热点之一。英国对冲基金Toscafund认为目前尚无理由认为即将发生全球范围内的粮食供应危机,有关食品价格上升将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担心是毫无必要的。
Toscafund首席经济学家Savvas Savouri认为,日益增长的全球人口数量导致粮食需求的持续上升,但科技的发展将保证粮食的正常供给。随着乳制品和谷物产品生产工艺的进步,伴随着日益先进的加工及分销技术,人们可以通过使用少量的耕地、奶牛、水资源和农村劳动力生产更多的食品。
新兴国家的粮食生产正越来越多地借鉴发达国家在粮食生产规模和工业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上体现出的优势。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农产品实际价格出现下降,在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农产品名义价格下降的现象。(注:农产品名义价格指直接通过货币体现出的农产品价格;农产品实际价格指排除通胀、收入等因素影响而在名义价格基础上调整过的农产品价格。)
在不久的将来,部分国家(地区)可能将出现较为严重的食品通胀。与此同时,部分国家甚至可能出现粮食价格通缩的现象。Savouri认为,这种现象将归因于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
许多发展中经济体,尤其是中国,有着高速迈向工业化的食品供应系统。然而,一些位于印度次大陆的国家却无法推进本国食品供应链的进步。此外,盛产石油的委内瑞拉和盛产黄金的南非的发展经历均证明拥有大量资源财富的国家无法保证其将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上图显示了世界各个国家(地区)食品价格在2013-2020年间的预期变化幅度。
在发达国家,粮食生产程序已高度工业化,但外汇市场波动可能对该国粮食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Savouri表示:“我认为食品价格的上升证明美国经济存在严重问题。人民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源于美元的无理由下跌。而对欧洲而言,整个欧元区的食品价格有持续下跌的可能。这不仅源于中欧和东欧国家货币的大幅贬值,同样源于欧元区内部的反通胀措施。”
美国面临着通货膨胀的挑战,不断上升的食品价格是引起通胀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持续走弱的美元又是引发通胀的催化剂。由于美元不再是为软商品(soft commodity)计价的唯一货币,软商品的定价体系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注:软商品定义一:指通过种植而并非通过挖掘产生的商品;定义二:除金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商品以外的其他商品。)
无法否认的事实是,近年来谷物产品价格的上升,部分归因于农产品市场现状(例如市场供给不足),同样可以部分归因于美元的贬值。意思是说,谷物产品价格上升的部分可以被视为因美元汇率下跌而导致的国民购买力降低的部分。
同时,我们无法区分谷物价格的上涨多大程度上源于农产品市场,而多大程度上源于美元的贬值。当我们使用美元对农产品进行定价时发现,谷物产品自2004年起年均价格增长率为16%。当我们使用巴西雷亚尔和人民币对谷物产品进行定价时,谷物价格的年均增长率分别降至9%和11%。包括雷亚尔、人民币和其他一些逐步升值的强势货币的汇率受到各自发钞央行的市场干预。在谷物产品与黄金价格挂钩的模型中,2004年起,谷物产品价格的变化幅度接近于零。当谷物产品与铜金属价格挂钩时,谷物产品价格的年均升幅为4%。展望未来,我们恐怕必须接受谷物产品将变得更加昂贵的市场趋势。但是,受到货币升贬值影响的商品价格绝非局限于农产品价格。事实上,俄罗斯、巴西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将越来越多地享受工业化食物供应系统所带来的优势。食品供应链的发展有助于农业的发展,并将有助于控制食品价格的上涨。而在“美元世界”中,谷物产品价格却将无可避免地受到因美元贬值而引发的通货膨胀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