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认为,近来全球央行的行动与各国的言论表明,我们将越来越有可能目睹第三轮货币大宽松。在全球经济开始回升之际,更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决策者对未来通胀上升的结果更加宽容。而通胀上升会对缓解公共与私人部门债务压力起到重要帮助。即使处于周期性复苏期,央行行长们现在也更愿意采取行动保证利率停留在低位。
首先,摩根士丹利回顾了前两轮大宽松。
第一轮2008-2009年的大宽松成功地避免了萧条与通缩,帮助全球经济从2009年中期开始复苏。
但它导致2010-2011年商品价格上涨,新兴经济体国内通胀上升。欧洲央行和许多新兴市场的央行这期间停止了宽松,相应地,这些新兴国家经济大幅下滑,改变宽松立场也加剧了欧元区危机。
第二轮大宽松从2011年底开始,2012年加快了步伐。
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都再次打开了货币的泄洪闸。资产市场得到流动性支持而上扬,欧元区危机得到抑制,全球经济在去年第四季度走出低谷。
提振经济的任务完成后,有人可能认为,是时候结束宽松了,要开始考虑退出宽松。
虽然撤出过度扩张的政策可能已经列入不少央行行长的日程,但近来他们更侧重于其他方面的考虑。现在更有可能迈入全球宽松周期的第三个阶段:第三轮货币大宽松。
以下是近来主要发达国家的表现:
日本
日本政府强烈支持日本央行终结通缩。为了达到2%的通胀目标,日本央行需要各种形式大量增加货币宽松的力度。
可能新央行行长一任命就会宣布各类措施。
美国
美联储副主席耶伦(Janet Yellen)2月中旬的讲话显示,她在设法延长预计首次加息出现的时间。耶伦强调失业率低于6.5%的门槛不会自动导致利率上调。
她还提到“毁灭性”的市场环境,听来像为美联储持续强力宽松的行为辩护。
欧元区
今年1月的欧洲央行新闻发布会还让人意外地显示出鹰派倾向,2月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的语气已经流露出鸽派倾向略有增加。
他暗示,欧洲央行会在3月会议上制定增长与通胀预期时考虑到欧元升值的影响。
尽管这并不是降息即将到来的强烈信号,但德拉吉也为欧元继续大涨时可能进一步宽松敞开了大门。
英国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2月态度大转变。央行行长King的新闻发布会和MPC会议纪要表明,他们愿意忍受通胀高于目标的现象持续得比正常时期更久,可能进一步采取包括贷款融资机制FLS和QE在内的行动。
King和MPC的另一成员Fisher都投票支持增加QE,而1月MPC会议上只有David Miles一个支持者。
加拿大
加拿大央行1月就已经放弃了紧缩倾向,称加息的需要现在不那么紧迫。
纵观发达经济体,瑞典与澳大利亚的央行2月会议保持利率不变,但都仍有宽松倾向。澳大利亚比瑞典的倾向更明显。
新兴国家央行也加入了宽松阵营。
近几个月,多个新兴国家央行或是进一步宽松,或是持有宽松倾向。
去年12月至今年2月三个月时间里,7个新兴国家央行降息,多个央行开始以多种方式抵制本币升值。
如果发达经济体的大宽松加码,许多新兴国家央行可能最终被迫追随他们的脚步,否则就要接受大量资金流入和本币上行的压力。
为什么会出现第三轮大宽松?
摩根士丹利总结了两个理由,确切地说是两大担忧。
1、担忧货币过度升值。
汇率方面,过去几个月日元大幅贬值显然已经对其他央行评估今年潜在风险产生影响。
新的风险是日元进一步大贬值,这可能导致美元和欧元大涨。
欧元区的商业周期还会回转,迄今为止只有德国见底,而美国还复苏乏力,再加上国内此后的财政紧缩,欧美肯定不期望见到汇率高涨。
因此,对央行行长们来说,谨慎的做法是,至少口头上不会说加息,暗示可能将更低的利率保持更久,甚至进一步降息,
2、担忧收益率上升和债务持续性。
利率方面。过去几个月,美国与欧洲核心国家国债收益率上升,经济前景出现新变化,这些可能使央行行长增加了新的担忧。
他们会这样想:如果收益率回升令市场开始怀疑私人与公共部门高负债的可持续性,要怎么办?
欧洲央行吸取了2011年的教训。当时,欧洲央行为低于通胀风险而加息,整个欧洲的国债收益率集体上升,这使投资者更加怀疑弱小的欧洲国家能否负担债务,这与希腊宣布私人部门参与债务重组(PSI)共同招致欧洲债务危机恶化。
总之,债务成为主导因素,央行因此对通胀上升更为宽容。
许多货币政策的决策者对今后通胀上升的后果越来越宽容。
通胀上升会成为私人与公共部门债务减负的重要帮手。央行行长们现在更愿意接受这种结论,采取行动保证了利率实际上还在低水平。
下图为摩根史丹总结的新兴市场各国货币政策立场与倾向,红色倾向为紧缩,绿色为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