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凡是与时俱进的奢侈品销售商,大多会十分重视中国的春节销售,甚至远在巴黎、伦敦与迪拜的高端商店都不例外。今年春节期间,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的一档关于奢侈品高昂售价的专题报道,让人看到了世界各地的奢侈品销售商是如何地欢迎来自中国的买家。不过,一些业内的人士却因为其中爆料了某些行内陋规而有点紧张——尤其是节目中提起奢侈品公司故意提高自己在中国的零售价格一事让他们觉得有点“躺着中枪”的感觉——生怕由此引发出一连串的麻烦,如物价税务部门的核查、消费者投诉等等。
其实,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大体以2000年为界限,之前除了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与大品牌之外,众多中小独立品牌,不管其在全球的定位多么高端,都不能够完全约束自己的销售商在中国的市场行为,诸如偷逃各种税费、与商场方面的各种灰色交易等时常发生。其原因在于当时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有限,而各种进口的高端奢侈品不仅价格过于昂贵,且往往没有多少人了解其傲人的背景,加上当时做奢侈品销售的从业者也鱼龙混杂,远没有眼下那么规范的素质与国际水准的技巧,其结果当然是销售方面的艰难乃至入不敷出,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混乱甚至不时会出现失控的局面。
自从2000年以后中国内地的市场飞速发展了起来,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全球的奢侈品市场遭受重创,从此各家奢侈品企业都不敢忽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以瑞士钟表为例,有评论家甚至以在中国开设专卖店的数量为指标来分析历峰集团旗下众多高端手表品牌,那些在中国开设专卖店较少的都被列入“出局者”名单,事实证明类似的论证虽然带有搞笑的味道,但大体与事实或者更加科学的研究符合。
回到奢侈品在中国售价高昂这一话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众多的奢侈品就试探着在中国的市场上开始销售。进入中国之初可以说绝大多数是惨淡经营,其高销售成本导致的高于全球其它市场许多的零售价至今深入人心,养成了中国的消费者到香港或者欧洲与美国去买奢侈品的习惯。不过,这样的情况在最近的10年里面有了微妙的变化——
正是在欧洲、美国与日本这样的传统奢侈品市场大幅度萎缩或者停滞不前的背景下,在中国市场上扩大销售成为绝大多数高端奢侈品牌的首选——虽然如今中国人出境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毕竟仍然有相当庞大的人群不经常出国,而且仅为购买某一件奢侈品而出国也不现实,于是横亘在奢侈品公司与中国市场本地消费者之间的中国与欧洲、美国等地市场的价格差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对于价格差,厂家一般经常会使用多种方法来消弭:如尽力从全球市场角度来定价,抬高香港等地的零售价来为中国内地商家促销。优先供应中国市场热销产品,造成其它中国游客的热点地区缺货。推出一些只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特殊款式产品等。
有关奢侈品价差的难题,其实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与眼下的中国相比可谓有过之无不及——当时迷恋手表收藏的日本买家周末飞一趟香港买表,ji票加旅馆与餐饮花费加在一起都比在日本买同样的东西便宜。如今,日本甚至成为众多名表爱好者的淘宝圣地,虽然价格依然比香港等地稍高,但特别款众多,值得为此多花费一点,更不用说众多水货与二手货也蜂拥而来,让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都有合适的选择。几年或者十几年后的中国奢侈品市场会不会重现日本现在的情形,至少对于我这样生活在中国上海的人是希望如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