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媒体报道称,继铁矿石进口定价权操纵在国外企业之手后,石化工业中一个基础原料PX(对二甲苯)的进口定价权,也正落入日韩企业之手。武汉石化一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这意味着,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涉及我们衣食住行的服装面料,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油漆等的生产成本,受进口原料的影响将大幅提升。”
从日韩进口“按月定价”
PX的标准中文名称是“对二甲苯”,在其基础上产出的PTA(精对苯二甲酸)是下游化纤、纺织等工业的重要原材料。
据悉,该领域的对外依存度从2010年的37.33%上升至2012年45.57%,国内产能仅能满足约55%的需求。日韩企业已经多次就PX及其相关产成品向中国提价,目前,中国进口日韩PX产成品已经被迫采取“按月定价”的方式。2013年6月的PX制成品价格较2012年同期上涨了200美元/吨(含进口到港运费)。
这一现象,与目前钢铁业的窘境如出一辙。中石化武汉分公司乙烯项目党群部部长陈汉华认为,作为基础原材料,PX的下游应用及其广泛,如果任其被外国企业“卡脖子”定价,国内受损失的企业将不计其数,这应该引起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
国内PX项目遭遇落地难
据了解,湖北目前尚无PX项目,但武汉已经上马的80万吨乙烯项目在生产PX的上游产品“二甲苯”。
近年来,随着国内PX项目先后在厦门、大连、成都等地遭遇落地难,实际也迫使武汉等地的上游企业不得不控制产能扩张。据了解,上述PX项目难以落地,主要原因是地方民众担心环境污染而表示强烈抗议,以致审批部门越来越谨慎。
陈汉华说,三地项目如果都上马,仅在纺织化纤上的贡献,至少可节约5000万亩棉田。
行业分析师边玉鹏分析,国内PX缺口在500万吨左右,未来的缺口将达到1100万吨。
而在同期,韩国现代Oilbank、SK,日本科斯莫石油公司、太阳石油公司等亚洲PX主要生产商,开始实施规模超过500万吨的PX产能扩张计划,其产成品的主要输出国就是中国。
陈汉华说,与钢材这类偏投资拉动型产品不同,PX对消费品的影响更大。PX的下游产品可用于居民消费的衣、食、住、行诸多方面,如服装面料,食品加工中的添加剂、防腐剂,房屋装修材料如油漆等。
PX由卖方主导价格,对我国相关产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原料成本的上升。
去妖魔化正确认识PX
陈汉华介绍,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吃饭,二是穿衣。后来有了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帮国人解决了吃饭问题,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们还没有掌握PX技术,导致只能靠大量进口PX原料,来满足纺织业需求越来越大的纺织化纤,现在我们掌握了这项技术,随后也上马了一些PX项目。可近年来,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扩大产能的PX项目难以上马,这中间有不少误解。“其实PX生产全程都是在工业压力容器中进行,没有污染,对人体也无害。”陈汉华说,石化工业发展到今天,像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这样的大型企业早已树立安全第一、环保第一意识。因此,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产业现状,都应对PX项目进行再认识,特别是媒体要引导舆论去妖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