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7.6%的同比增长使外资投行集体下调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摩根大通将中国2013年GDP增长预期从7.6%下调至7.4%;同时将中国2014年增长预期从7.7%下调至7.2% 。野村证券甚至将中国2014年GDP增长预期从7.5%下调至6.9%。
尽管外资投行不认为中国经济会出现“硬着陆”风险,但从整体看,外资机构对中国经济保持谨慎态度。在外资投行看来,短期来看,中国经济在下行的同时还存在一系列潜在风险。更为悲观的是,他们称看不清楚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点来自何方。
5-30法则:杠杆率递增到30%是经济危机的先行指标
“5-30规则”指的是在5年的时间内,以国内信贷规模与一国GDP之比(DCG)为代表的杠杆水平增长幅度超过30个百分点,之后该国就会迎来一轮金融危机。
从历史上来看,日本在1985年~1989年、欧洲在2006年~2010年落入“5-30”魔咒,而美国则分别于1995年~1999年以及2003年~2007年两度在满足“5-30规则”后陷入危机。
按照野村证券的测算,过去的5年里,中国实际杠杆率增幅已经超过了34个百分点。
“在去杠杆过程中,经济增速会下降,因此对今明两年的GDP增长有负面影响。”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表示,“去杠杆太快,会出现恐慌心理。未来,央行还会去杠杆,比如,加强对影子银行的控制,但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至少需要二三年时间。”
短期内,去杠杆和控制影子银行,是当前中国经济和金融问题中的主要矛盾的解决之道。
张智威认为,中国金融去杠杆化才刚刚开始,这一工作在2013年不可能完成,至少要到2014年才能完成。
由于中国杠杆化快速升高、潜在增长下滑、房价上升,是中国不应忽视的三个警示信号。这使得“中国面临的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风险不断升高,政府需要采取行动控制这一风险。”
张智威称,未来几年中国想避免金融危机,可能都得保持货币政策从紧。野村证券对明年上半年经济偏悲观。张智威预计,明年二季度中国经济见底,GDP增速下降为6.5%,到明年四季度或反弹到7.2%。
外汇占款继续回落,海外资金进一步撤离
对中国经济起到进一步负面影响的重要外部因素——海外资本正进一步撤离。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判断,外资还会撤出新兴市场、撤出中国流向美国。
“资本流出是大趋势,外汇占款增幅明显放缓,6月已经出现资本流出现象。”张智威预计,6月外汇占款还会比5月的669亿元水平继续回落。
今年5月,新增外汇占款为668.62亿元,为连续第6个月增加,但环比增幅大幅下滑。这表明,“热钱”大幅流出,使新增外汇占款重返低位。
国际资金跨境流出,主要受到前期外管局多重政策挤压、人民币远期汇率走低、美国经济持续改善以及美联储退出QE3市场预期强化等因素影响。
7月17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缩减购债无既定时间表,未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将根据经济展望的变化而随时调整。”
此番态度模糊的表态也令市场重新猜测QE3退出政策实施时间。
在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看来,伯南克没有一个预定时间表的说法,实际上是为了稳定市场预期。虽然QE3退出本身对中国经济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新兴市场和欧元区的危机,最明显就是资金的外流。资金的外流对整个国内的问题明显是起放大的作用。因此,在目前的状况下,中国加快资本账目的开放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持“资本流出是大趋势”的张智威认为,未来人民币或有贬值压力。张智威预计,为了应对资本外流,同时保证一定的流动性,从这个季度开始,央行将会将存款准备金率逐季下调,2013年三四季度和2014年一二季度将每季下调50个基点,总计下调200个基点。
“存准下调不是货币政策的放松,下半年货币政策总体来说还是偏紧的。”他特别强调。
高度警惕地方债“借新账还旧息”
部分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压力正在加大。已经投入的项目回报期还没到,但集中还款期已经提前到了,造成地方政府收支缺口压力加大,负债压力加大,这是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其中很多部分已经成为“潜在”坏账。例如部分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现金流短缺,实际上都是通过借新账还旧息的方式,这比借新还旧的普遍现象更为严重。“从严格意义上说来, 这部分资产已经是坏账了。”汪涛表示。而如何解决潜在的坏账问题,是中国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何解决?汪涛建议了两种方式:第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可以发行更多的长期国债,把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不良债务置换过来,减轻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
第二,对一些坏账进行重组。虽然重组会导致一定财产损失,但对整个金融体系来说是好事,否则,银行要剥离或者核销更多的坏账。
在张智威看来,目前,中国经济还没有到最差的时候。他预计,在去杠杆的过程中,会发生实体经济倒闭的现象,同时,地方融资平台出现违约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