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纺织大学与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签署武汉汉绣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当日,武汉汉绣产学研发展中心揭牌,三家单位还将共同组建汉绣发展公司。据悉,这将是武汉市首个具有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能力的汉绣产业链发展平台。
根据协议,武汉纺织大学、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长报集团将联手,通过三至五年努力,提升汉绣在全国绣种中的地位和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实现企业销售额大幅度增长,促使汉绣文化及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武汉汉绣产学研发展中心将负责产品开发、设计创新,开展汉绣传习馆、汉绣大师及传承人工作室的筹建工作,培养汉绣绣工和设计人才,组织“绣娘技艺大赛”,扩大社会就业。
据了解,汉绣起源于湖北,清末至民国在汉口绣花街和武昌青龙巷,曾形成繁盛的汉绣产销市场,影响力辐射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汉绣与苏绣、湘绣、蜀绣等并称中国十大名绣。近百年来,汉绣几起几落,陷入困境。2008年,“命悬一线”的汉绣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国宝级“非遗”。
在此之前,武汉纺织大学也做了一系列关于汉绣的研究与调查。2009年至2011年期间,该校服装专业学生曾历时三年,踏遍湖北乡村,深入弄堂绣坊,调研汉绣生存现状,对话汉绣大师,体验绣娘生活,感悟民俗文化,最终形成调研报告《中国刺绣“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基于湖北省武汉、荆沙、洪湖地区汉绣流派的调查研究》,并荣获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特等奖。
除此之外,2012年12月,由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冯泽民教授主编、武汉纺织大学非遗团队共同编写的《荆楚汉绣》一书在武汉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汉绣技艺的专门著作,全书近38万字填补了汉绣研究领域的空白,是武汉纺织非遗团队研究汉绣的标志性成果。著作对汉绣的历史脉络、艺术特色、针法技艺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考察与研究,以科学求是的精神对汉绣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力求还原汉绣真实的面貌,从新的视域认识汉绣的价值,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历史的记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