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买低卖”编排成一种合理之举,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么看来,中国计划本周开始出售的储备棉——其售价要低于今年收获的棉花的收购价——实际上不太可能真的用来纺纱。但如果储存时间过长,棉花可能会变得很脆。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CNCRC)将开始拍卖2011年收获的棉花。
如果棉纺厂担心这些棉花的质量、转而购买从印度进口的棉花,那么中国此次大规模的储备棉抛售可能就不会给市场带来特别不利的影响。现货棉价已然跌至10个月低点。
尽管如此,此举还是竖起了一座彰显国家计划模式之威力的宏伟“纪念碑”,即便整个收购计划可能明年才会最终结束。两年前棉价看似要下跌时,中国开始囤积棉花,以鼓励农民种棉(价格波动可能会给中国棉花产业带来危机)。但结果却是,中国储备棉总量达到约1000万吨,占全球储备棉总量的一半以上。现在,中国正考虑改为向棉农提供直接补贴。
不管怎样,外国棉花生产商总之是从中国官方买家的努力中获益了。即使考虑进口关税和配额因素,它们也仍能以低于国家储备棉的价格向中国纺织行业出售棉花。
平衡最终必须得到恢复,尽管中国抛掉手中的棉花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1991年结束了本国的扶农政策之后,澳大利亚花了十年时间才彻底出清其储备羊毛。在这个过程中,农牧业遭受了巨大损失。但自由市场创新最终战胜了国家控制。你套装里的细美利奴羊毛(fine merino wool)可能还是澳大利亚产的呢。不是忽悠你,一个类似的过程或许对中国也是有效的。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家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