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种新型差别化纤维原料混纺及功能性纱线的研发,基本上成为企业差异化发展的共同方向。但因企业自身的产品定位、市场定位、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不同,企业的差异化发展水平并不一样。对于多数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而言,进行转型升级、产品结构调整,主要还是依赖于设备的改进。
当前,棉纺织企业多采取积极措施寻求转型升级之路,努力寻求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多种新型差别化纤维原料混纺及功能性纱线的研发,基本上成为企业差异化发展的共同方向。但是企业应用新型纤维的差异化道路,离不开纺织设备的更新及技术的改进。想要提高产品质量,在发展中领先于同行,先进的设备、高素质的员工及科学的企业管理等一系列条件同样重要。
近年来,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棉纺企业都已经意识到走差异化道路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因企业自身的产品定位、市场定位、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不同,所以企业的差异化发展水平并不一样。对于多数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而言,企业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主要还是依赖于设备的改进。
自动落纱减少用工
传统的纺纱设备存在着工人劳动强度高、单位用工多等问题,尽管纺纱企业员工的工资逐年提高,但招工难的矛盾一直困扰着纺纱企业。再加上人工成本飙升,使本来利润偏低的纺纱企业意识到必须通过设备的突破来解决用工多的问题。
棉纺织企业技术改造的一个重点领域是围绕着节约用工来开展的,其中细纱是用工最多的一个工序。目前,中国有1亿多纱锭,细纱机以短车居多,是用工最多、劳动强度最大、设备管理劳动强度最大的工序,也是可以进行技术改造的重点工序。利用纺纱新技术对老设备进行改造,是该最先考虑的。
技术改造的目的是提高自动化水平、节能降耗、减少用工。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松才指出,目前国产的的细纱长车自动落纱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虽然自动落纱机构的留头率和稳定性还不及进口设备,但减少用工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他认为,短车改造可选择电动落纱小车来减轻落纱工劳动强度,以达到减人目的。
在纺纱工序中,细纱挡车也是用工较多的一个环节,除了接头、换粗纱外,主要工作是巡回,这是一项做无用功较多的工作,制约了挡车工的看台面。意大利一家公司推出了细纱单锭断头检测和细纱停喂装置,并能检测钢丝圈速度,判断纱线是否强弱捻,如果细纱机有此功能,就可以改变细纱挡车工操作方式,降低劳动强度,扩大看台面,减少用工。但目前此装置价格较高,还未能普及。如果国内纺机生产厂家能研制出价格适宜的此类装置,那么国内纺纱企业的技改需求会得到满足。
粗细联接技术的使用,既取消了粗纱搬运工,又可使细纱档车工直接在细纱机上换粗纱、并可将空粗纱管通过连接系统返回到粗纱工序备用。谢松才指出,粗细络联要解决细纱挡车工的重负劳动问题,一定要解决人工换粗纱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岱银集团新上的全套纺纱生产线,采用粗细络联配置,同样的产量,用工水平比国产传统设备减少75%,车间工人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
“人机合一”对付异纤
随着人们对纺织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下游企业对原纱的质量要求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企业对于纺纱工序的质量要求在不断细化。就纱疵而言,除对有害纱疵有明确的要求外,对常发性的小纱疵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异纤是困扰棉纺企业质量的顽疾,棉花的异纤问题单纯依靠机器并不好解决。用现有机械辅助人工挑棉,先将棉花机械开松后,再人工挑选,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也不能完全保证无异纤流入到纱线上。在清花生产线上加装异纤检出机,效率要比人工高得多,可靠性也提高很多,但也不能保证所有异纤都能被发现。对此,谢松才指出,可以把关异纤的电子清花,是高质量纱线生产时必须配备的。针对不同用途的纱线对异纤要求的不同来选用不同产地的棉花,再组合不同的异纤检出方式,是目前公司纱厂对付异纤的最好办法。
作为纺纱心脏的梳棉工序,在提高差别化纤维纱线品质上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梳棉机台各部梳理专件器材的选型和配套使用,更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雒书华介绍,各种新型纺织纤维层出不穷,其中有很大部分新型纤维的可纺性不如传统的棉花纤维或常规化纤,这对梳理器材的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德州华源公司在选择机型、专件器材、针布配制时主要做到品种之间相互兼顾,通过不断优化工艺来实现一种针布能同时满足生产多品种的要求。差别化纤维梳理器材的选择,在保证有效梳理的同时,还要保证纤维的顺利转移,在针布密度上一般偏大控制。梳理器材确定后,梳棉工序的工艺非常关键,也是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梳理器材的合理维护是生产好差别化纤维的基础,所以对梳理器材的管理维护也不可忽视。
实现自动化供棉
近几年来随着纺织行业用工紧张、产品质量要求提高以及工资、电费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使得清梳联流程越来越普及,成卷工艺流程逐渐减少,但是目前仍有相当规模的成卷流程,工艺落后、自动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企业的质量进步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很多纺织企业加快了清梳联升级改造的步伐。
青岛东昌纺机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长新介绍,公司的升级改造版清梳联系统是在原有清花和梳棉的基础上去掉成卷工艺加装棉箱,通过连续供棉系统控制,借助风机和管道,实现连续化、自动化供棉。以1万锭成套清梳联为例,投资成本约需300万元左右,而升级改造仅需60万元左右,改造10台梳棉机,从安装到调试仅需要7天时间就可以投入生产,并能达到成套清梳联的效果。改造后供棉连续,开棉更充分,不需要断头接头,产量在同等速度下可提高约15%~20%。
设备的改进能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员工素质的提升对企业的生产效率也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棉纺织企业用工水平相差悬殊,有些企业万锭用工还在100人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50人,而先进企业万锭用工在20人以下。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既有装备水平等硬件因素,也与企业管理水平、员工素质等软件密切相关。据介绍,不同的员工生产效率可相差8~10倍。技术工人工作时间较长,技能熟练,并且懂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但是技术工人需要时间来培养,还需要企业在技能培训等方面下工夫。另外,即使采用了先进设备,也要保证设备状态良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提高维修人员素质,改善设备状态,对降低用工人数也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