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草,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似乎一直是奢华与财富的象征。对皮草最为热衷的,还是俄罗斯人。早在16、17世纪,大航海技术把西欧国家带到了黄金时代。俄罗斯人没有黄金、白银,就拿皮草当硬通货,和西欧人做生意。
俄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叶卡特琳娜二世,从成为彼得大公夫人开始,就挥金如土地为自己添置珍稀皮草,掀起贵族圈中的皮草狂潮。1934年,好莱坞影星玛琳·黛德丽以一袭造型硕大的皮草长裙塑造出一个充满控制欲和超级享乐主义的叶卡特琳娜二世。
时至今日,皮草仍是俄罗斯女人的必备什物,俄罗斯大剧院芭蕾舞女演员的皮草服饰则是当季的流行指南。
俄罗斯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部分地区半年以上是冬季,皮草市场潜力毋庸置疑。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毛皮服装制造业消耗了800万张毛皮,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市场,约占中国出口总量的50%。近年来,随着日本、中国香港等地区市场的壮大,俄罗斯所占的份额逐渐缩小至32%,但仍保持中国最大的毛皮出口市场地位。
俄罗斯裘皮协会主席谢尔盖·斯托尔波夫(StolbovSergey)在近日召开的首届中俄裘皮交易论坛上表示,俄罗斯每年从中国的毛皮进口总额约为20亿美元。如此看来,对俄毛皮贸易似乎是暴利行业,但中国对俄毛皮贸易商们却觉得并非如此。
北京雅宝路市场对俄毛皮出口约占其整体毛皮贸易额的90%,但绝大多数店铺经营的都是经中国代工的国际品牌,得到国际认可的中国本土皮草品牌寥寥无几。长期以来,中国的皮草商家只能处在生产和批发环节,即便不甘心,也无法控制市场终端,没有定价权,只能获得售价10%左右的微薄利润。
“我们皮草商家实际上都是俄罗斯商家的‘打工仔’。”在雅宝路经营皮草生意多年的马克西姆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凯彪无奈地表示。
市场庞大、利润微薄是雅宝路商家面临的窘境,也影射了中国对俄毛皮贸易的现状。
2013年冬,气候异常变暖,俄罗斯经历了百年不遇的暖冬。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俄间的毛皮贸易,但影响因素不限于此。
斯托尔波夫表示,中国对俄裘皮制品的走私现象屡禁不止,很大一部分走私产品通过哈萨克斯坦进入俄罗斯境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还损害了中国产品的信誉。
恶性竞争是另一大影响因素。据称,某些在国内或俄罗斯经商的中国人,低价恶性竞争,降低服装品质,让俄罗斯人对中国毛皮服装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同时,一些来华采购的俄罗斯商人刻意压低价格,也迫使中国商户为了维持基本利润而降低品质。
因此,斯托尔波夫主席呼吁中俄两国裘皮行业整顿行业秩序,规范经营。双方行业协会要引导行业的营销模式,在全球毛皮行业整体产业链中站好自己的位置,不要侵犯他人的利益。
斯托尔波夫主席说:“我们知道,中国有很多专业水平很高的皮草生产厂,不需要把自己的品牌隐藏起来。大家应该培养公众和消费者的意识,即好产品是不会便宜的,貂皮大衣少于1000美元是不可能的。”
华斯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贺素成认为,信息不对称和产品同质化是致使中俄毛皮贸易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中俄裘皮贸易应该确保有质有量,即不仅要寻求稳定增长的贸易额,还要维护贸易关系良好稳定发展。中俄毛皮贸易在经历爆发、减缓、再增长的过程后,亟待开创一个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