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对“走基层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广州中大站的采访中,穿梭在海珠区这个被业界誉为“千亿商圈”的经编面料专业市场,参观了由广州国际轻纺城、长江服装辅料市场、长江布匹交易城等大型纺织专业市场组成的经编纺织面料产业功能区。随处可见的物流网点、金融网点配套与市场中川流不息的人群,让这个年交易额近300亿元,占据全国经编面料销量四成以上的“大集市”热闹非凡。
从跨界经营而来
别看如今这个“大集市”的规模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十几年前,刚刚起步的经编面料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最初为该行业“牵头”的企业多从跨界经营做起,当年的一次改变成就了现在经编面料市场的繁荣。
十多年前的某个下午,正在湖北经营面料生意的刘纯星因为朋友的一个电话改变了主营方向。没过几天,这位在湖北面料市场闯荡多年的商铺老板开始低价清仓,随后便带着一家老小坐上了南下广州的列车,直奔如今的广州中大市场。随后,刘纯星在几百元租下的商铺门前挂上了刘邦布业的牌子,经营起了在当时还算新生事物的经编面料,且一干就是十几年。如今,以前名不见经传的经编面料市场转变成了全国最大的经编面辅料集散中心,商业大楼拔地而起,经营商户也由最初的十几家发展到了几千家。回想起当初的决定,刘纯星的脸上挂满了欣慰的笑容。他悄悄地告诉记者,现在的商铺主要业务都让儿子做。自己要和更多有想法的商铺老板们成立经编商会,做更有价值的事。
和刘纯星一样有着跨界发展经历的亿达纺织董事长沈满朝告诉记者,13年前经编面料崭露头角,年仅20多岁的他就放弃了女装行业,转向经编面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他的眼里,经编技术的革新将推动中国纺织进入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市场结构调整。如今,这个在广州经编行业小有名气的老板,以每年5000多个花色的产品研发和生产,佐证了自己当年转行决断的正确。
成长的烦恼
当然,生意场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受近几年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经编面料市场营销规模和利润也一度出现下滑。据中大市场商户反映,去年的销售额至少下降了10%。一些经营不善的商铺老板开始为门市租金和店员的工资而发愁,少数商户转行和主动寻求业务升级。正如中国针织协会会长杨世滨在“走基层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广州中大站的媒体见面会上所说,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要经得住大浪淘沙。经编行业将在市场调节中创造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
在对广州中大市场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中国经编行业快速发展之后,新市场博弈中的问题也在显现。在沈满朝看来,虽然海珠区占据了华南纺织市场的核心地位,但受全球经济因素以及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不断升值等因素影响,该市场去年迎来了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中小纺织企业的各种问题更加突出,如:硬件配套不完善,行业资讯更新不及时,行业标准缺乏,融资难,缺少龙头企业引领,企业自身资源整合能力差等。更为致命的是,少数店商为了牟利违规经营,损害了市场信誉,最终导致部分订单流失。
新举措、新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13年1月至9月,我国经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为1109亿元,同比增长14.35%,高于纺织行业整体水平;主营业务收入占针织全行业比例同比增长8.06%。这个纺织行业的利好,并没有让沈满朝有丝毫松懈。对他而言,经编面料流通市场客观存在的问题正在影响整个商圈的经营氛围,迫切需要一个有向心力的行业组织来出面解决和化解。
据悉,由企业牵头发起的广州海珠经编商会目前已正式获得当地民政部门批准成立。400多家龙头企业迅速抱团,形成了政府指导、商家呼应的利益共同体。沈满朝和刘纯星分别作为商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开始了13年前跨界经营之后的又一次人生转折。不同的是,这一次的转向,他们希望解决行业无序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缺失、流通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
相关链接
经编布是通过一种经编纺织工艺针织或编织而成的纺织面料。从纺织机经向(纵向)送入一股或几股平行纱线,针织而成的称为经编针织物,用成圈纱线形式的称为经编编织物。
经编面料主要用于泳衣、内衣、运动装类的生产制造,在时装方面应用相对较少。随着科技对经编产业的不断推动,经编产品正朝着多样化、高档化、功能化方向发展,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同时,时装风格的多样化要求面料品种多样化,又为经编面料在时装中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极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