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回暖玄机
2014年1月份的外贸数据显著强于预期,这更多可能反映春节的节前效应而非假出口的因素
中国1月的外贸数据远远好于预期。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月出口同比增长10.6%,进口同比增长10%,贸易顺差扩大至318.6亿美元(2013年12月为256亿美元)。
考虑到去年初的出口数据有很大假出口虚高的成分,从而推高了基数,1月出口数据的走强尤为令人意外。
外贸数据走强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不少分析师的第一反应是假出口现象重新抬头。这一解释不能令人信服。
如果细看1月出口的地域构成,中国对各个地区的出口均出现大幅上升。根据我们的计算,经过季节调整,1月中国对欧盟的出口月度环比增长10.8%,对美国出口环比增长6.8%,对日本出口环比增长15.1%,对东盟地区出口环比增长6.2%。而作为假出口重灾区的对香港地区出口则环比下降4.5%,是所有主要地区出口中最弱的一环。
其次,从出口产品的细类来看,1月经季节调整后,低端消费品出口环比增长7.7%,高科技产品出口环比增长6.3%,机电产品出口环比增长8.2%。而在虚假贸易带动的假出口过程中,通常很少出现各类产品出口均走强的现象。
第三,假出口原因的背后是热钱的流入,而我们认为1月热钱流入的速度很可能是放缓而非加快。一方面,1月的先行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正在放缓(1月统计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由51下滑至50.5,而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由50.5下滑至49.5),加上中诚信托事件带来的对金融风险的担忧,国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热情在消退。
另一方面,2013年下半年以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和人民币(6.1288, 0.0043, 0.07%)升值,市场上已经积聚了大量做多人民币的头寸。因此,进一步热钱流入做多人民币的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2013年四季度的资本流入规模更大,有迹象显示可能伴随着假出口现象的部分回头。如果将中国香港地区出口与香港公布的从内地进口数据作个比较,前者在2013年11月和12月间分别超出113亿美元和158亿美元,大大超出10月的差额(42亿美元每月)。这虽然低于去年假出口高峰时的差额(2013年3月时为278亿美元),但已经引起官方的警惕。
2013年底外管局再次发文重申遏制无真实交易背景的虚假贸易融资行为。结合以上的其他因素,有理由相信2014年1月的假出口现象更可能是在缩小而非扩大。
如果说假出口并非推动1月外贸数据的主要因素,那么真正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春节期间的节前效应。由于春节的长假期效应,企业通常会在春节前赶工完成订单,这会造成春节前的进出口大幅上升,而节后出现明显的收缩。在2002年至2013年的12年间,包括春节长假期的月份的出口同比增速比前一个月平均要低10.9个百分点,而进口同比增速平均要下降23.2个百分点。从这一规律看,2月中国进出口增速很可能出现明显回落。
不过,我们很难定量地判断,春节效应对外贸和经济活动造成的月度波动影响。因为在2002年-2013这12年内,有十年出现节后出口增速回落,而回落的幅度相差很大:2013年出口增速回落3.2个百分点,而2011年最大回落了35.3个百分点。
另一个原因是全球经济复苏带动外部需求的好转。2013年四季度发达国家的GDP环比增速预计达到2.5%,其中美国预计增长3.2%,欧元区增长1.1%,日本增长3%,均属于近年来增速较高时期。这可能是导致1月外贸数据强劲的一个因素。以亚洲新兴国家为例,虽然整体出口情况在各国之间有很大不同,但一个共同的特征是近几个月对于发达国家的出口均出现好转。
外部经济的改善对于中国2014年出口的复苏是个利好消息。我们预计发达国家2014年的经济增长将上升到2.1%,比2013年要高出近1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增速会由去年的1.9%升至2.9%,而欧元区的经济增速会由去年的-0.4%上升到1.1%。
作为中国出口最大的两个地区,美欧的经济复苏无疑会是中国出口行业最大的有利因素。虽然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表现不尽如人意,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大幅升值对出口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整体而言,我们预计2014年全年中国出口增速有望达到11%(去年略低于8%),自2012年以来首次回到两位数增长的区间。
作者为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