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以来,国内商业领域的新闻热点是什么?美特斯·邦威关闭其在北京王府井开设的旗舰店,或是国际奢侈品牌Burberry入驻天猫遭遇1/4订单退货,又或是爆出人和商业去年巨额亏损……然而,这些猛料都不及阿里巴巴赴美IPO来得重磅,此确切信息一出,为其高调造势一年的上市风波拨开了迷雾。同时,阿里巴巴的上市融资额或将达200亿美元,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IPO之一,这瞬间引起了美国资本市场的骚动。
电商抱团赴海外上市
事实上,京东商城、聚美优品等企业自上个月以来也陆续挂牌纳斯达克,近期出现了密集赴美IPO的热闹现象。然而,比某个企业家财富多寡更值得关注的是,一家中国的本土企业,为什么舍近求远到国外上市。
专家分析,密集上市体现了企业对资本的渴求。在经历了两年的“冰冻期”之后,中国A股上市环境趋紧,而国内企业有上市融资的内在需求。
当然,赴美上市是企业理性选择的结果。首先,国内A股目前的上市规则将这些在海外注册的互联网企业视为外资企业,也就是“中国概念股”,剥夺了其上市资格;其次,国内A股严苛的上市门槛也断绝了新兴企业的上市可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知名股票操盘手告诉《服装时报》记者:“美国股市与中国股市对于股票上市后的回报率有不同政策,美国股市需要上市公司达到预期回报率,而国内A股上市需要上市公司在前期上交大量公司材料,上市公司还要达到3年以上赢利,市值超过一定数值等。”正是A股繁冗的上市流程令一些国内企业避之唯恐不及。
有这样一句话:主营业务在哪儿客户在哪儿,就在哪儿上市,这是上市地选择的基本道理。因为只有这样,才容易获得投资者的理解,与投资者的沟通也更容易。而现在,阿里巴巴的2.31亿活跃买家和800万活跃卖家,主体在中国,一旦在美国上市,为阿里巴巴奉献了利润的中国买家和卖家,却难以分享阿里巴巴的红利。换言之,以后每在淘宝或天猫上成交一笔,美国的阿里巴巴投资者都将从中分一份利益,而中国的买家和卖家则没有。“如果在中国上市,买家和卖家还可以买股票分股利,现在这块利润肯定分享不了。这对中国的买家和卖家显得不公平。”有投资者说。
最好的中国企业,都成了美国上市公司,我们如何还能继续见怪不怪?阿里巴巴赴美国上市,应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反思和改革的契机。
本土实体零售寒冬期未过
眼看着国内电商一出又一出戏码的上演,反观国内线下实体的运营情况却显得有些黯淡。在最近公布的国内百货业上市公司一季度年报中显示,百货业21家上市公司中,有14家在一季度出现营收负增长情况,其中杭州解百同比下降幅度达20.56%;13家公司出现净利润负增长,南宁百货同比下滑达88.19%。而百货出现营收萎靡源于整体商业景气度下降。
目前,多家百货公司因业绩承压已停止扩张。同时,人力与租金成本的攀升成了“扼杀”净利润的“凶手”。数据显示,14家百货企业销售费用率在上升,如东百集团、杭州解百等。此外,多家百货公司都提到,业绩承压来自于营业收入减少及促销费用加大。
回想起“到2020年,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占50%,我给你一个亿,如果没到,你还我一个亿(人民币)。”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在201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与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的豪赌。然而,令王健林没有想到的是,在中国的大众消费品市场,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的份额,早已超过50%。多项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人群,会选择通过网络购物。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网购潮,对中国商业带来的冲击史无前例。
日前,“2014新财富500富人榜”也公布出来,根据富人榜现实情况,本报进行分析总结,与往商业地产大亨占据榜单前十位居多的现象相反,4位新晋前十富人其中一位由阿里巴巴的马云挤进,、国内互联网产业“BAT(马化腾、李彦宏、马云)教主”同时入围前十。相比之下,互联网的富人身家获得普遍增长。
自以阿里巴巴为首的大型网络购物侵入传统零售业之后,实体店面被迫成为“展示厅”,让购物中心业主们非常苦恼:顾客成为纯粹的“参观者”,在实体店试穿之后,从网上购买价格更便宜的相同产品。
显然,线上、线下的相互竞争,使线下实体难掩颓势,随着阿里巴巴即将在美国上市,一直以来困扰该平台的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真假难辨等问题势必要得以解决,并走向精细化运作,那么对于线下实体的优势将怎样显现,实体经济如何做好业态?
实体模式要抓住平衡点
“未来电商经济高速发展不可避免,因为新消费模式产生并被市场认可进入快速成长期,网络购物确实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但要说电商与实体发展态势一定要分出高低之差,还为时过早”,南京品建投资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大国分析,像购物中心、百货这样的实体模式作为传统行业,发展至今已是成熟阶段,而中国企业的发展走向普遍呈现“抛物线式”,实体模式逐渐从顶点走向“瓶颈”阶段,创新遇到阻碍,电商的发展亦会遇到“瓶颈”,当实体发展衰退到一定程度,将回归平衡,经过线上及线上的长期磨合,两者终会找到彼此的平衡发展点。
就现在而言,国内消费者对精神层面的消费诉求较低,这就为电商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而对于实体模式,随着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竞争也随着激烈,同时消费渠道的丰富化,消费逐渐被分流,并有“传统一定会被电商颠覆”的声音发出。
其实未必。马云在壮大电商零售的同时也在不断收购实体店,与此同时,实体也在向网络靠拢,“在两者都还未找到‘平衡点’的时候,实体店要做的是定位精准、市场细分、体验感受、把握好核心竞争力。”王大国告诉本报记者。
众所周知,网络消费具备方便、快捷、优惠的优势。反之,实体店的优势,也就是所谓的差异性则体现在互动体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满足方面。王大国指出,国内实体店在以往的发展中对市场的细分调查没有足够重视,导致开店后销售受阻,个性化服务难以得到消费者认可,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实体店业绩呈现极端化的原因之一。而作为服装品牌,其定位一定要把握好特定消费人群,再加上基于顾客分析的个性化服务,那么服装实体的消费分流就会得以减少。
“出问题的不是实体店,而是传统思维”,此话直接指出创新的根本。此外,随着国内平均消费水平在逐步提高,实体与电商将呈现平分市场的平衡态势,而不是今天的“天平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