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中国与亚太是命运共同体
中国将致力于建设开放包容的新亚太,而亚太自贸区正是关键一步。
对中国来说,第26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可能是近年来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借助主场良机,中国向全世界勾勒出一副明晰的图景,以重塑全球贸易格局为契机,吹响了拥抱世界的号角。
在东长安街商务部大楼里,忙碌早已开始。无论会前会后,都需要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谈判上步步为营——这似乎更像是一场多国角力的暗战与耦合,对未来若干年内中国经济外交至关重要。
作为APEC峰会上重要的角色之一,商务部部长高虎城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既不乏运筹帷幄的魄力,又始终热情洋溢、游刃有余。
但要通过亚太自贸区建设撬动现有贸易格局,绝非易事。严峻的形势迫切需要中国加快走出去的步伐。11月6日,商务部发布的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回升幅度有限,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较为突出,包括外部需求难有回升、外贸竞争优势转换“青黄不接”,以及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等等。
就当前中国外贸现状及亚太自贸区前景,《财经国家周刊》在APEC峰会期间采访高虎城。他表示,中国与亚太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需要“抱团取暖”,中国将致力于建设和平稳定、合作繁荣、开放包容的新亚太,而亚太自贸区正是关键一步。
从孵化器到路径图
25年前,APEC成立的首期目标,就是实现地区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2006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建设亚太自贸区的概念和愿景。但直到2010年,亚太自贸区始终只是一个设想。
2010年的APEC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上,各成员经济体开始提出APEC作为亚太自贸区的孵化器概念,并同意将东盟“10+6”和“10+3”贸易协定及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TPP)等贸易机制,作为实现亚太自贸区的可能路径。
会议后,亚太自贸区的推进却仍然缺乏实质性步骤。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强有力的发起者。
与此同时,亚太地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从最初仅3个自贸区发展到了目前的56个,区域GDP总量占全球比重50%。各类自贸区的设立,也逐渐在本地区发展中释放出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的重要作用。
“但是,各类自贸区的规则、标准各异,地区内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使得各经济体企业在享受跨境贸易和投资措施的优惠时,存在诸多不便。”高虎城指出,许多经济体都希望APEC能尽早孵化出亚太自贸区,为区域内的企业和人民带来更大的福利。
中国之所以选择在APEC成立25周年之际提出亚太自贸区的倡议,是因为去年以来,经过APEC贸易部长会议和多次高官会的密集工作,与APEC各成员经济体努力磋商后,已就APEC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路线图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决定启动实现亚太自贸区相关问题的联合战略研究,建立APEC关于亚太自贸区信息的交流机制,并开展多年期的自贸区谈判能力建设,推进各成员经济体在服务、投资、原产地规则等领域的合作。“这些都是亚太自贸区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高虎城说。
而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这将成为APEC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指导性文件。
高虎城介绍,“亚太自贸区路线图”明确了APEC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的指导原则和行动规范。APEC为亚太自贸区发挥的作用,也从“孵化器”变为“路线图”,意义非凡。
强化多边贸易体制
“亚太自贸区路线图”并不意味着对立于现有多边贸易体制,反而是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充分体现。高虎城解释说,此次APEC峰会的重点包括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促进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合作、加强经济技术合作等多个议题,后几个议题,正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具体支持措施。
针对于此,他对峰会成果有几方面评价:
首先,成员经济体一致同意尽快打破当前多边谈判的僵局,全面落实去年APEC巴厘岛峰会的会议成果,抓紧制定“后巴厘工作计划”,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其次,便是“亚太自贸区路线图”的通过,标志着亚太自贸区由孵化器转向落实行动路线的阶段。
“各方都将着重推动市场准入、投资服务、知识产权、海关程序、标准一致化,以及汽车、化工、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促进开放、自由的贸易投资。”高虎城说,“这其中,也包括重申各经济体将在2015年底前如期履行APEC环境产品清单的降税承诺。”
第三,会议还批准了APEC促进全球价值链发展的合作战略蓝图及APEC贸易增加值核算的战略框架,成员经济体决定共同营建有利于全球价值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核算体系。
高虎城举例说,会议批准建立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并在上海建立营运中心;还批准在天津设立首个APEC绿色供应链网络示范中心,同时批准了APEC各成员经济体海关的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以及信息交换等战略框架。
此外,中国对APEC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建立APEC供应链联盟等倡议,也得到各成员经济体的同意,旨在如期实现2015年年底前区域内供应链绩效指数提高10%的目标。
会议还同意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经济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以及提升区域发展中各成员经济体实现贸易投资发展的能力等具体建议。
“气氛是积极合作的,会议在经贸领域已经取得了预期成果,可谓圆满成功。”高虎城说,“这是APEC接下去发展与合作的坚实基础。”
全球价值链“破土”
面对如何从细节上建设亚太自贸区的提问,高虎城给出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可以说,全球价值链是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特征,更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背后驱动的重要力量。”
亚太地区是全球价值链联系最为紧密的地区,货物、服务、物流、设计、创新等产业和领域,无不体现着价值链条的整合。促进高效顺畅的全球价值链发展与合作,完全符合APEC全体成员的利益。因而,中国今年将这一议题首次引入了APEC的合作议程。
高虎城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峰会之前就期待APEC领导人会能够批准《APEC促进全球价值链发展合作战略蓝图》,以全面推进APEC在贸易、投资、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的合作。
根据这一战略蓝图,APEC将在2018年以前,建立APEC全球价值链与贸易增加值的数据库,以此来评判全球价值链在区域各成员经济体经济发展中的实质性作用。在推进这一国际贸易统计制度改革的同时,还会全面推进投资、服务、中小企业等领域的合作,探索制定适应全球价值链发展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
在高虎城看来,这一战略蓝图,将成为APEC组织推进全球价值链发展合作的政策指南和行动纲领。中方作为提出方,会在蓝图指引下加快推进合作,与APEC成员经济体共同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不仅如此,各成员经济体在多领域的互联互通,也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被高虎城评价为“打通地区经济发展瓶颈,实现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互联互通是多维度、多层次和多领域的。我们既要花大力气积极推进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做好相关政策制度的‘软联通’建设,做到‘人畅其行,货畅其流’。”高虎城表示,“也正是如此,我们将‘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作为了今年峰会的一项重点议题”。
事实上,去年以来,APEC已相继提出了APEC供应链联盟、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并就海关合作、跨境电子商务、全球数据标准等制定了合作规划,确立了合作重点。接下去,中国商务部将着力于通过软件的互联互通,来加强政策、法律和规制的衔接与融合,提升区域内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以期共同打造高效、便利和畅通的亚太供应链。
重构全球贸易格局
亚太自贸区建设看似长路漫漫,但中国其实早就蓄势待发,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战略构想,正是通往亚太自贸区的重要实践。
今年8月,高虎城在出席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时,就得到了各方表示愿意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意启动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的表态。
“我们的倡议,旨在挖掘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尤其东盟国家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和合作潜力,为双方战略伙伴关系找到新的契合点、更多的利益共同点和经济增长点。”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在于经济合作,原则包括三方面,一是绝对不干涉地区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二是不损害地区现有合作机制,不再建立新的地区合作组织或机制;三是合作要义是在民心相通和政策沟通的基础上,实现贸易发展、基础设施、金融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互利共赢。
高虎城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打造,目前已成功制订出升级谈判要素文件,明确了未来谈判的框架和目标。这一举动,旨在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中国与东盟在货物、服务、投资、经济技术合作和相关贸易规则等领域的合作,改善市场准入条件,使双方能更好地应对地区和全球挑战,配合“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现2020年双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
此次APEC峰会,在经贸领域可谓完满达到预期目标,为中国数年来的经济外交成果锦上添花。而这些步步为营的谈判,正在逐渐重构全球贸易格局下的中国坐标。
“早在冷战结束时期,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就对中国提出了新要求,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高虎城说。当时,中国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新战略,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增长,开始在国际经贸舞台崭露头角。经济外交工作成为参与经济全球化、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http://d3.sina.com.cn/pfpghc/1a94733501c243e2838a8483352e3114.jpg
这些年来,中国国内市场规模不断壮大,2013年商品零售市场规模约3.78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4.5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并且仍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速度。市场是全球化时代最稀缺资源,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高虎城看来,中国如今坚持着内外结合、政经结合、双多边结合的贸易原则,与美国等大国建立了高层经济对话机制,并建立了170多个双边经贸合作机制。同时,中国还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170多种产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这些都离不开多年的经济外交。
“制度竞争力是最高水平的竞争力,我国正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制度红利,这必将为经济外交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撑。”高虎城说,经济外交仍将坚持经贸合作的主渠道作用,以比较优势为依托,以资源、市场和技术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推动中国与全球的经贸交流和合作,发挥其在双边关系中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