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工人大罢工的压力下,柬埔寨劳动部宣布将服装产业每月最低工资提高25%至100美元,但行业工人们仍不满意,要求最低工资能涨至每月160美元。
业内人士表示,因为人力成本上升的时间差已逐渐缩短,现在中国品牌再往东南亚转移已经没有多大意义。
东南亚国家的成本优势或将不再
日前,色织布龙头企业鲁泰A宣布拟投资800万美元在柬埔寨新建年产300万件衬衣加工厂。像鲁泰A这样,在东南亚设厂的企业已经不是一两家了。自2004年以来,在中国制造业逐渐外移的过程中,为了享受较低人工成本和原料价格,已经陆续有近200家服装企业将生产基地“搬”到了东南亚。
多数企业向东南亚转移是看重其劳动力成本和租金成本低廉,但是东南亚国家的劳动技术水平不高,而且管理难度较大,生产效率偏低,此外,还不得不承受这些国家的“罢工事件”之苦。目前,东南亚国家对提高工资的呼声日益激烈,对企业投资建厂的吸引力将大幅降低,中国品牌再往东南亚转移的数量势必有所减少。
为耐克、阿迪达斯等知名运动品牌代工的全球最大制鞋商宝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正陆续将部分生产线向印尼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这次柬埔寨发生的罢工事件,对宝成在当地的工厂多少带来一些影响。2013年以来,尽管宝成营收基本维持稳定,但是由于人工成本的持续调涨,对其营运表现造成了一定影响。
据悉,经过协商,柬埔寨多家鞋服制造厂即将把工人的月薪从80美元调整到100美元。当被问及是否受到了东南亚此番“罢工潮”的影响,江苏省一家服装企业的相关人员对记者表示,“暂时还没听到那边有这方面的消息。”
随着人工成本上涨要求的日益加剧,东南亚的成本优势或将不再。但是已在东南亚建厂的企业短时间内或不会掉头回国,这些企业在东南亚已基本稳定,虽然劳动力成本有所提高,但是相比国内而言仍较低。
纺企不飞“东南”转战欧美?
就在制造业企业纠结是否“飞”往东南亚时,棉纺织龙头企业浙江科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尔集团”)却宣称欲斥资2.18亿美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兰开斯特郡开设其第一家海外工厂,而这也是中国纺织企业首次赴美建厂。
科尔集团办公室主任黄国刚称,项目对外投资主要是为了应对国内棉纱产业劳动力、能源等成本的高企问题,避开国际市场对我国纺织产业设置的贸易壁垒,推动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据悉,科尔集团的此次动作是在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与美国之间做了一番对比之后做的决定。公司负责人表示,虽然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高,不及东南亚国家有优势,但是可以在棉花原材料、棉纺织耗电等方面找补回来。
科尔集团到美国设厂,可以为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一些新的启示。比较而言,到欧美国家建厂的潜力更大。一方面,我国纺织服装业对出口的依赖度高,而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到欧美建厂,对于有外贸出口业务的服装企业而言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在欧美建厂有利于打开市场,而在东南亚建厂销售到国内或欧美国家运输成本较大;另一方面,欧美国家除了劳动力成本高于东南亚国家,在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东南亚国家。这种“走进欧美”的战略,对推动纺织服装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发展完善自身资源、技术、市场以及品牌竞争力等方面都会有积极影响。
美国南卡比邻大西洋,靠近中美洲和欧洲,是一个传统制造业比较密集的地方,到此建厂有很明显的地域优势。另外,这里还有一个北美自贸协定的优势,其规定在区域内的贸易伙伴是免费的,这就能够为外来企业起到很好的降低成本的作用。这种经验可以学习,但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到欧美去办厂,并不是万无一失的。现在正是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时候,万一什么时候开始贬值,就会出现汇率风险。而且,相关部门出于对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或许会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限制。因此,是到东南亚国家办厂还是到发达国家去办厂,并不能用孰优孰劣来衡量,企业要视自身情况以及战略而定,看哪个市场更适合自己再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