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天中,人民币的汇率再度成为传奇。三天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累计上涨155个基点,即期汇率累计上涨664个基点。这种暴涨像极了在去年一片看多声中的连续短期暴跌。
有人说,这是为即将成立的亚投行准备的,人民币升值人家才要你人民币嘛。有人说,这其实是为了保楼市。我认为,不管去年的暴跌和今年的暴涨背后有什么原因,至少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央行在通过强有力的外汇手段,向市场传递着一个声音:不要揣度哥的心思,单边无风险套利时代已经终结了。
实际上,两次逆市的异动背后,对比高盛等国际机构的疯狂做空人民币行径来看,传递出的信息可能远不止如此简单。
第一,央行的重拳动作,恰恰是表明了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的汇率可能会为持一个相对单边的大方向。人民币的一段时间的贬值,是个必须的行为,为了拯救我们的制造业出口嘛,尤其是保护中高端制造业。人民币在前几年是必须升值的,而在去年的时间内是必须贬值的,至于其中夹杂的短期的暴涨暴跌,只是为了抑制资本的外流或者热钱的涌入。
前年到去年的时候,中国经济形势鹤立鸡群,一带一路风光正盛,而房地产仍然处于短周期铸顶的阶段,没有出现衰退的迹象。而那时候美国就业数据只是缓慢复苏,还有欧洲越陷越深的经济泥潭和各个国家之间连续不断的推诿、博弈。人民币在那时候焉有不涨之理?更何况,人民币秉持走出去战略,必须要以其升值作为背景,伴随着一带一路的订单铺开,必然要升值。但是升值归升值,单边升值的思维要不得,单边升值思维会带动热钱的持续性涌入,带来泡沫和杠杆以及风险。所以,在去年年初的人民币逆市暴跌中,实际上是央行使动用了汇率的重拳,击溃希望通过单边升值套利的国际游资。
这次的形式是恰好相反。从去年年末开始,国际机构看空中国的呼声达到了峰值,房地产市场陷入显而易见的顶部周期,货币传导机制出现问题,大量的宏观数据都显露出经济压力。至于美国,经济复苏明显,进入加息周期。在这种时候,人民币无论是宽松对内贬值,还是与美元相比的被动贬值,是个大趋势。
其实人民币在中趋势上贬值不难想象。因为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和经济刺激需求,导致了每年的M2增速都要大于GDP。机构的统计数据是5%,也就是说,每年通过超发货币造成的贬值就应该是5%。那么一个对内每年贬值5%甚至以上的货币,想要一直保持常年的对外升值,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经济的下行周期,更加不可能。
但是贬值归贬值,就好比在过去几年升值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一样,央行需要保证人民币即便处于一个较长周期的贬值,也不会造成投资资金单边的预期——避免在贬值周期造成大量的外资撤离。因此,在一片看空声中,重拳出击的进行短期报复性升值,实际上就是一记耳光打在国际机构脸上,告诉他——老子的底盘,老子说了算。
这种货币战争的博弈,我国是不是真的就像美国说的那样是汇率操纵国啊?我觉得这事儿吧,看做国际大国之间的博弈手段就好——乌鸦还嫌猪黑——其实是很好笑的。
顺带手讲讲美国当年汇率操纵的黑历史,在对方没有再一次喊出汇率操纵国之前,看看当年美国干过什么事儿呢?
1971年的时候,尼克松宣布彻底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步崩溃。在经济压力下,美元开始寻求贬值。为了迫使其他国家认同美元贬值,美国立刻实施了百分之十的进口附加税。美国政府甚至完全不想为这种违反关贸总协定的行为辩护,而只是说,如果美国目前的贸易赤字能够解决,那么附加税就会取消——这几乎堪称是霸权主义无耻的极限。经过漫长的谈判,最终各国于1971年底签订史密森学会协定,美元对各货币实现了百分之十一到百分之十七的贬值,进口附加税随后被取消。
这都是上世纪的事儿了,新世纪的也有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要求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并增加美国货物的进口量。这无疑是要求中国割肉来医治美国的创伤——所以你看看,美国的所谓汇率操纵国言论,只有威胁到自己的时候才会抛出来,当有需求的时候,它会要求其他国家来操纵汇率的。当然,因为中国对美国没有欧洲国家的依赖,因此,这一次谈判无疾而终。
最终,美国动用了近代史上可以说最为恶毒的货币手段——QE,进行危机输出,成功将区域性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化的一次大衰退。
说了这么多,实际上无非是想证明一件事儿,人民币是中国金融体系最重要的“军事”力量,而手中的武器就是利率和汇率以及其他货币工具。全球性的金融、经济格局下,零和博弈是一个长期、大范围存在的现象。因此,中国在外汇领域的重拳出击,实际上就是在稳固我们的疆场。对于就业、对于出口、对于目前的经济转型以及一带一路、甚至于是正处于短周期顶部的地产企业来说,此次升值,都是一次政府的救市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