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陷入困境的企业家朋友约笔者交谈,一见面他就感叹自己像是回到了30年前的创业时期,由此也折射出企业在当前转型期过程中普遍面临的压力。
这位朋友的情况并非个例。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政府采取了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虽然刺激经济复苏,但也为之付出巨大代价。中小企业特别是实体制造业,普遍遭遇生存危机。有的面临资金链断裂,有的受互保链影响,有的被政府强行关停,有的企业改行,有的跑路,有的甚至自杀。
提起中小企业的困难,第一会想到的是融资难。据统计,66%的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12%从银行获得少部分借款,13%从银行获得大部分贷款,仅有8.5%的企业能从银行获得全部贷款,有的不得不借助于民间高利贷。第二是用工难。近年用工成本每年以20%~30%的速度攀升,企业普遍面临着招工难、用工贵和留不住等问题。第三是生产成本高。由于受资金、土地、原材料、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进入高成本时代。第四是税负重,据财政部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企业综合税负达40%,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数据显示纳税总额己超过税后利润,且纳税缴的是现金,也就是说赚来的现金60%~80%交了税,同时还要承担教育附加费、水资源费等行政性收费。除正常缴纳税款外,不少企业还缴了“过头税”。第五是环保压力大,经济指标被生态指标替代,几十年欠下的债要在几年内还清,动辄被整治甚至关停。
扶持中小企业,并非要回到计划经济时代,而要跳出单纯的政策层面,从如何看待中小企业,来制定可行措施加以引导扶持,即由“道”而“术”。
一是真正树立发展经济、扶持中小企业的共识。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二是切实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我国尚缺乏保证中小企业利益不受侵犯的系统性措施,应完善法制,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保障,譬如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应为企业提升、改造、腾挪留出合理的时间和空间,不走两个极端,既不要为了发展经济而损害环境,也不要为了环境而不顾企业死活。
三是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不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但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规范,缺乏连续性、可持续性。笔者认为要给中小企业营造健康公平宽松的环境,在资源占有、要素使用、市场准入及财产保护等方面对中小微企业给予平等待遇,让中小企业踏踏实实发展实体经济。
在转折时期,企业要有清零的心态,有从零开始的勇气。新常态下,政府部门也要有清零的勇气,要有否定自己的改革精神和包容企业的开放心态,不能让中小企业无谓地成为市场的牺牲品。(作者系富润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