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 公告通知 | 配额查询 | 招标专栏 | 配额行情 | 清关情况 | 配额快讯 | 配额分析 | 配额调剂 | 签证情况
 你现在的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2015国际会议】柯炳生:新常态下中国农业发展新特点和新思路

发表时间:2015年06月11日    作者:柯炳生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柯炳生

  谢谢石主席,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
  的确如石金凯主席(中国棉花协会理事会轮值主席、副会长,编者注)刚才所讲,我非常高兴来参加2015中国国际棉花会议。我对这个棉花会议有着很深的感情。从1999年开始已参加过9次,前5次,我是以主办方代表之一的身份来参与大会会议。第一次在西安办会的时候,与会代表不到百人,现在已有千人规模,且在国内外的棉花行业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于研讨和交流中国和世界棉花行业的最新动态、发展、变化、问题以及经验等等都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看到很多熟悉的中外老朋友,也看到了很多杰出的校友,无论在研究单位、生产单位还是经营单位,在棉花行业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此先对2015年中国国际棉花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下面在报告中,我主要谈一下在新常态下中国农业的发展中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新挑战的几点认识,也尝试从中提炼一些对棉花产业有意义有影响的观点。
  什么是新常态中国农业发展的特征?
  我们各位都知道,中国的粮食生产已经连续11年获得了丰收,这是史无前例的、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这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11年中中国粮食生产不断增加,但是与此同时,粮食以及农产品的进口也在不断增长,且增长幅度很大。
  中国粮食进口的发展曲线与中国粮食生产的增长曲线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逐年攀升的同时粮食出口数量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粮食进口量已经增加了八、九千万吨(表格上面的数字并不包含如饲料等产品,若包含在内将近亿吨)。2014年我们的粮食进口将近一亿吨,包括谷物、大米、小麦、玉米、高粱、大麦、大豆等等。
  中国的农业食品贸易已经连续11年净进口,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最大的农产品净进口国,并且进出口逆差不断扩大,去年已经达到500亿美元左右。国内的生产连续增加,与此同时进口仍是大幅度地增加,这是为什么?有人曾经提出质疑,问是不是国内生产的数据统计错了?
  这个没有错,因为国家统计局有一套非常严格、科学的产量测定办法,不像以前那样靠各个省、市自己报上来的,而是有自己的专门的、独立的抽样调查,所以国内生产的数据是比较准确的。到底发生了什么才导致这种现象产生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中国的需求的增长超出了生产的增长。2000年的时候,国家发改委所做出的发展规划的预测是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中国粮食消费总量大概在5.8亿吨左右。而我们国家每年对粮食需求的增长量是80亿斤到100亿斤左右,增长率约1%,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在2010年的时候就已经达到并且超过了预期。这意味着实际上我们粮食增长的速度是远远超过我们官方以及民间组织的预测结果的,可能不是1%,而是2%。
  到底是哪些原因使得需求如此快速增长?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人口总量的继续增加,并且增长保持稳定。和欧美发达国家人口出生总量基本保持平稳甚至略降是不一样的,我们是不断增加的,每年增长的人口数量,净增长量约在7000万左右,还不包括那些瞒报的,生出来不报的。
  第二个就是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增加,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在过去十几年中,平均每年收入的增长幅度都在7%左右。有的年份高一点,有的年份略低一点,每年以7%的数字增加,实际上意味着每10年收入翻一番,当人均收入增加的时候,对粮食的直接消费是稳定的甚至略有下降的,也就是对大米、小麦作为米饭、面包的需求是下降的,但是粮食的间接消费需求是增加的,收入越高,对肉、禽、蛋、奶的消费是在增加的,至少在我们国家目前这样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情况下,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当收入增加的时候,肉、禽、蛋、奶总体消费水平都在增加,这样使得粮食需求总量增加。
  第三个因素可能也非常重要,就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每年人口增加的7000万左右,城镇人口是2000万人左右。这增加的2000万城镇人口哪里来的?一个是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农民工的增加,前些年是以上千万数量增加的,这些年也是以700多万的人口数量增加的,这部分的消费需求尚未进行系统调查。现在国家统计局有两套统计体系,一套是对农村的,一套是对城镇的,消费水平的数据在农村调查中不包括农民工,在城镇调查中也未包含,而全国农民工数量估计在2.7亿人左右,这部分消费情况没有进行统计。
  根据逻辑推理判断,农民工这个群体总体粮食消费水平既比农村居民的高,也比城镇居民的高。由于收入增加,购买各种畜产品更方便,所以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比在农村在家农民所消耗的肉禽蛋奶等大幅度增加,折合计算比在农村的农民粮食消费量要大大增加。尽管他们的收入水平不如城镇居民高,但从事体力劳动,建筑工地和各种各样的其他消耗体力比较多的工作,所以他们对食品消耗的能量需求更大。当然这是一种假定,是一种逻辑推断。
  2013年和2014年我们组织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到若干个地方,对几千个农民样本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的初步结果完全证实了上面的推断。农民工的粮食消费需求比农村居民人均的粮食消费需求大概高100公斤左右每年,比城镇居民大概高40公斤左右。当然这个数字可靠性到底如何,还要进行调研、补充、校正等等,但这个趋势不容置疑,就是农民工的粮食总消费水平超过农村和城镇居民。
  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其他的,城镇居民2000万之外,每年还有700多万大学毕业生,700多万大学毕业生大概有一半以上是来自于农村,而且700多万毕业生绝大部分都在城市或者大中小城镇找到工作岗位,直接回到农村一线的人不是很多,这就使得城乡人口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对农产品消耗产生影响。
  其他还有工业需求、制药业需求等,整体来看这使得我们的需求远远超过国内生产增加的幅度。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还会继续下去,在十三五乃至十四五期间,对各种畜产品的需求会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增长幅度,然后对畜产品增长幅度会演变为对粮食需求的增长,主要是饲料粮的需求增长。饲料粮的需求增长主要包括玉米和大豆。这两种作物跟棉花都有些关系。在过去十几年中对玉米的需求增加大部分是通过国内生产满足的。
  首先看玉米。从2004年到2014年小麦增长了20%,但2004年跟1997年相比来看,小麦的增长是没有增加的;而稻谷的情况跟小麦高度相似,2004年同1997年相比也是没有变化,大约在2亿吨左右。但是玉米生产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2000年的1亿吨多到现在的2.2亿吨,在14年期间里玉米的生产数量翻了一番还多。玉米的进口增长幅度并不算大,而国内生产大幅度增加。在90年代很多国际著名学者都对中国玉米市场做过预测,包括美国的谷协会,他们预测玉米会大量增加并且会大幅度进口,但是这个现象在开始几年并没有发生,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对玉米增长的需求可以从国内生产得到了满足。国内的玉米生产如此大幅度增加,这是超出很多学者和专家的预测的,但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却真实的发生了。
  再来看大豆。在饲料原料中玉米主要是提供能量的作用,而大豆主要是提供蛋白。大豆主要是通过进口来满足需求的。在过去15年中尽管国家采取了种种措施去振兴大豆产业,但是实际上我们大豆的面积和产量不增反降,而与此同时大豆进口数量大幅度增加,从15年前的1000万吨增加到去年的7140万吨。
  以上是迄今为止的情况,未来发展会如何?
  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把这些所有的挑战归结为一句话——我们未来发展需要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而我们国内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农业劳动力资源会不断下降。也就是说,未来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用越来越少的耕地、水资源和农业劳动力,来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
  我觉得这需要一个奇迹的发生,而这个奇迹可能需要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土地只会越来越少,因为高铁、高速公路、城市化的发展会占据越来越多的耕地资源;水资源的短缺,几乎在全国所有的地区都存在,北方地区的问题更为突出,尤其是在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农业劳动力的短缺,由于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持续下降。这使得农业劳动力的成本持续增加,农民工收入的增加跑赢了GDP,进而使得农业的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与化肥、农药等生产成本增加不同,平均而言,农业劳动力的成本增加是刚性价格,是只能升不能降的。
  从棉花价格结构来看,人工产棉的成本占棉花销售价格的35%-40%,劳动环节成本上升也是采棉价格不断长增长重要原因,而这种劳动力价格的变化,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的农业结构,包括区域结构和需求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不可逆的变化。
  出路何在?只能是机械化和现代化一条路可走。
  其实从整体来看,国家农业这些年来还是出现了很多令人振奋的发展。比如黑龙江的水稻田和大豆,还有河南、河北的小麦以及新疆的棉花,农业大型机械化的发展很快。
  尽管新疆的机采棉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采棉的机械化是大的发展方向。解决现在的问题不是说重新回到老路上去,而是解决目前机采棉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通过改善棉花的品种以及其他一些方式来进行解决。机采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区域生产结构上,新疆植棉所占份额会增大,而在其它地方会继续减少,并且这种减少已经开始发生了。
  黄淮海流域三个省棉花比重占全国棉花的比重由10年前的40%左右降低到现在的20%,而新疆的比重由10年前的30%不到上升到60%。最主要原因就是新 疆还可以采用机械化生产,劳动力成本相对低一点,在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更高,更难实现机械化,甚至基本上不可能实现机械化。东部这些地区土地都干什么用了?生产玉米了,玉米的生产数量在同一个时期的增加,对棉花可能是一个替代作物。
  河南、河北、山东三省玉米在10年中增加了2000多万吨,在此我说一下我个人的两点预测:
  第一、新疆的棉花产量在全国比重继续增加。根据这个趋势来判断,我觉得未来5年之内是不是有可能更高。而其他地方减少,在东部有一些县、市,大概可能彻底消失了。
  第二点,我既是预测,也是个人对棉花政策的建议,就是去年棉花由临时收储政策变为目标价格补贴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我在政协会上和其他场合发表过对目标价格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是这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因为它至少让我们棉花的价格回归到市场机制。临时收储棉花价格严重扭曲,而目标价格是一个巨大进步,目标价格本身设计非常完美,尤其是向美国学的。但是有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实际操作上,我们由于高度分散以及信用体系的不健全,所以我们的产品在操作当中有很多的问题,以至于阻挠了我们价格的顺利实施。
  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在东部地区不可能实施了,新疆地区会保留,将来还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进一步如何完善和发展我个人意见是可以考虑彻底与棉花生产脱钩。我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没有,不久前不到两个星期,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发了一个文,这个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以答记者问的方式发布的,现在中部地区5省搞试点,把现在三项农业补贴打包,对农民直接补贴,对粮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打一个包,直接补贴给农民,按照你耕地的数量或者是种植面积的数量。所以我想在新疆将来也这样,把所有现在目标价格机制直接给打包了,因为你很难测定每一个农户他种棉面积和产量等等,最后不管你种什么,统统补贴了,向这个方向发展。
  你可以调整,尤其像WTO的组织,出于地区稳定和社会发展等问题,可以微观性增加,但是和粮食价格波动没有直接关系,取决于国家政策能力,新疆 增加10%,增长5%,否则不增长这都是可能出现的。
  所以我的第二个猜测,也是我的一个建议,就是让这些补贴彻底与一个单一品种补贴,而对于棉花的补贴主要在新疆进行,我们对新疆农民进行比较高的、显著高于国内其他地方的这样一个耕地面积补贴。其他地方补贴100块钱一亩,新疆补贴200块钱,甚至300块钱一亩,非常简便易行,这样使我们的棉花在市场机制下作用,才能解决质量问题、创新问题。在计划手段解决不了的一些质量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容易通过优质优价的办法解决。我觉得这是把整个关系理清楚,补贴仍然叫补贴,但是桥归桥,路归路,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这也是十八大报告中说的,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
  我想这也是我未来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以上是我粗浅的认识,不一定正确,仅供大家参考。谢谢各位!

稿件来源:中国棉花协会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作者  
·[2013中国国际棉花会议]柯炳生:中国农业转型对棉花产业的挑战和启示[2013-06-06] 


相关资讯  
·【2015国际会议圆桌论坛】朱北娜:中国棉纺织行业展望和需求分析[2015-06-15] 
·【2015国际会议圆桌论坛】Jordan Lea:线上线下共促棉花消费[2015-06-12] 
·【2015国际会议圆桌论坛】陈涛:棉花的电子商务是大趋势[2015-06-12] 
·【2015国际会议】张建设:电子商务的现状与趋势[2015-06-12] 
·【2015国际会议】杨宝富:积极拥抱“互联网+” 建设棉花产业新生态[2015-06-12] 
·【2015国际会议圆桌论坛】开场:棉花消费与电子商务[2015-06-12] 
相关出处  
·2015年全国棉花播种进度及生长情况调查报告(截止2015年5月31日)[2015-06-09] 
·2015年6月《中国棉花协会国产棉质量差价表》正式发布[2015-06-01] 
·中国棉花协会:中国棉花进口月度报告(2015年4月)[2015-05-21] 
·2015年4月我国进口棉花16.08万吨[2015-05-19] 
·2015年5月上旬主产棉省棉花生产基本气象信息[2015-05-18] 
·2015年5月上旬主产棉县棉花生产基本气象信息[2015-05-18] 
 
·纺织品HS代码
·输欧盟纺配类别对照表
·输美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输欧盟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配.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织品首.
·06纺配招标公告公布 樊敏.
· 眼光放在本土上——奥特莱斯.
·商务部关于07年度输欧(美)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