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会长、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 卢怀玉
【主持人高芳】:对于棉农来讲,实际上我知道,历史上,棉农是非常重视质量。那时候我们讲四分,棉花要分摘、分晒、分存、分售,到时候交棉花的时候,要搞一试五定,那时候是有好的传统的,但是棉花市场化改革以后,这些都已经弱化,但是从下一步市场已经放开了,不可能再倒回去了,在市场化的机制下,棉农,我们能做点什么?或者从种植者的角度,希望国家在政策方面,有些什么样的引导,卢怀玉先生?
【卢怀玉】:大家上午说的,包括刚才各位说的,我就想起了一个词。几年前,我们上届的会长,提出快乐植棉,几年前就提出来了,现在我们看距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因为中国的棉花质量不断下滑,意味着农民可能对种棉没有太多的吸引力、也没有了兴趣。当然不止是植棉这个环节,听大家说,好像整个产业链整个环节,加工行业好像还好一点,现在稳定之后利润也没保障,纺织难过好几年了。
好像全产业链,大家日子都过得并不是很快乐。包括发改委,财政部等国家宏观调控部门,这么大的库存怎么消化,政策怎么能够让产业可持续、长远发展,这都非常不容易。
我觉得这可能也是必须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形势,国内大的总体形势不好,包括国外棉花行业也不是说要比国内就好。回到刚才的问题,我觉得快乐植棉目标没有实现,但是我觉得方向是对的,他当时想的,就是通过提高机械化程度,简化栽培,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当然更核心的,是让农民有钱赚,有一个合理的植棉收益,有体面劳动,有体面收入,农民才会快乐,从这个路径来说,我觉得是没问题的,包括对其他环节也是一样的,包括质量。农民并不是说天生就不愿意讲质量,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你要让讲质量的能够有收益,有这种机制,要充分相信市场的力量,既然我们纺织对这个有需求,讲质量就有更多收益,我们自己的棉花是无三丝的,就比市场上价格要高一些。并不是说我个人觉悟有多高,我们要相信市场的力量,但是我们也要从制度设计,有关部门还要看看怎么能让这种市场需求传递到农民那里。
我觉得提质增效,质量方面只要有一个驱动力,农民就会讲质量的,这没问题。当然我们现在机械化,简化栽培,肯定是发展方向,包括我们今年内地有几万亩,我们完全按照机采模式来种的。后面我们也采购了3台采棉机,肯定会遇到问题。下雨怎么办,内地不像新疆播种期不没雨。但是我们认为,大的矛盾就是用工成本高,不降下来,产业就没竞争力。
确实是我们现在棉花生产,对全产业链来说,我们可能没有贡献太多,只是保有这个数量,但是从成本上来说,我们国内成本跟国际差不多,给纺织业他们助力,现在我们好像也做不到,但是我们应该往这个方向去努力,一定把成本降下来,我们只要给驱动力,我觉得农民也不是不讲质量的。而且机械化程度上去,农民劳动强度低了,又有钱赚,干嘛不种棉花?
特别有的棉区棉农真的对棉花有感情,但是如果棉农不赚钱,首先这不是一个爱好,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行为,棉农得有钱赚,现在其实是棉农离不开棉花?还是棉花产业离不开棉农?我觉得这个问题你要深入思考,如果只是说让农民增加收入,就像上午柯校长说的,你让股价跟棉花分离,这个好做,直接给农民钱就行了,但是那样我们的棉花会什么样呢?还有多少人种?如果中国真的没什么面积了,对种棉花的产业来说,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是不是我们能够接受的?这个问题可能更需要我们去考虑。
基于这种判断,再去做政策的调整。我站在棉农的角度来说,我真的希望形势快一点往好的方向发展。孙总他们多赚钱,包括棉商、加工厂多赚钱,这样我们现在是政府、国家给补贴,也尽量减少政府的负担,我们自己也努力,把成本往下降,但是这个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们仍然要朝那个方向努力的,不能靠别人,不能靠国家,很多农民也有这个意识。我就说这么多吧,谢谢。
【主持人高芳】: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谢谢卢怀玉。
到底是棉农需要棉花,还是我们的产业需要棉花?
对棉农来讲,放弃棉花很容易,他进城打工,或转入其他的作物,照样能够有收入,甚至可能比种棉花还好。因为现在我们确实知道,种棉花、对棉农来讲,在所有作物当中是最苦的一个差事,它用的人工确实太高了。但是对我们产业来讲,我觉得产业需要棉花,中国纺织业也需要棉花,在座的各位都需要棉花,我特别赞同孙总开通讲的那一段。棉花不是到了最末期,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棉花是有好日子的,未来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是需要棉花的。所以我们要让棉农们,刚才卢怀玉说是市场的要有高一点的价钱,这样让棉农都为此努力,政府也要以此为导向,我期待着梁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你们的试点能够成功,有一些工作,比如操作层面、信息层面,我们愿意从棉花协会携手各方来为你做出更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