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 公告通知 | 配额查询 | 招标专栏 | 配额行情 | 清关情况 | 配额快讯 | 配额分析 | 配额调剂 | 签证情况
 你现在的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刘元春:2017年中国经济步入中高速稳增长轨道

发表时间:2015年06月25日    作者:商灏

  在6月20日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2015年中期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综合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加以观察分析,可以看到,中国宏观经济当前正处于低迷与繁荣、萧条与泡沫并存的状态中。经过2015年至2016年全面培育新的增长源和新的动力机制,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逐步步入中高速的稳态增长轨道之中。刘元春从多个方面深入阐述和解释了他的这一判断,并提出了16条政策建言。

  新常态正发生变异

  《华夏时报》:就大量数据而论,中国宏观经济的新常态正在发生哪些值得关注的重要变化?

  刘元春:我们看到的来自各方面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新常态在大改革、大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冲击下已发生变异,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在各类数据超预期回落中步入新常态的艰难期。一方面,在外需低迷、投资大幅度下滑的作用下,总需求收缩十分明显,经济下滑开始从过去“新常态”潜在增速回落主导的模式转化为“趋势力量”下滑与“周期性力量”回落并行的格局,GDP平减指数全面为负标志着中国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较为严重,需求不足已开始触及底线。另一方面,在不平衡力量持续发力与结构性政策的助推下,中国经济在总体疲软中出现了深度的分化,转型成功省市的繁荣与转型停滞省份的低迷、生产领域的萧条与股票市场的泡沫、传统制造业的困顿与新型产业的崛起同时并存。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期、风险全面释放的窗口期以及经济增速筑底的关键期已经到来,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期之中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进程中开始铸造下一轮中高速增长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2015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不仅全面进入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攻坚期,同时还出现了大量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新特征和新问题,这些特征和问题将决定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宏观经济运行的轨迹。

  《华夏时报》:能够表达这种变化态势的具体判断有哪些?

  刘元春:第一,名义GDP增速的过快下滑、局部区域增长塌方式的回落以及部分县级财政全面陷入困顿表明中国宏观经济的脆弱性已步入新的阶段,需求不足的全面显化说明我们对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理解需要不断深化。防止需求过度回落带来的经济局部坍陷和局部风险的扩散依然是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之一。

  第二,持续的工业萧条和过高的企业高债务导致很多企业利润空间快速收缩,部分企业步入“盈亏”与“倒闭”的临界点,“通缩-高债务”正反馈效应开始在工业领域蔓延,GDP平减指数为负所带来的收缩效应大大超过货币管理部门的预期,债务周期依然是左右中国经济短期波动的核心力量。

  第三,传统权贵阶层和利益集团在大改革与大整顿中受到全面冲击,地方懒政与庸政现象常态化。这种常态化与实体经济的收益下滑、体制调整等因素共同导致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失灵——财政政策名义积极,但实质紧缩;产业政策名义扩张,但迟迟难以到位;货币政策名义稳健,但实质紧缩。中国宏观经济新常态步入到“攻坚期”,要求我们必须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哲学思想、理论框架以及操作工具做出大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再定位不仅有利于提升调控短期波动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缓和中长期潜在水平回落的幅度。

  第四,“城投债”违约、“超日债”违约到2015年的“天威债”违约,标志着中国债务风险开始全面蔓延,传统的“借新还旧模式”已处于崩溃的边缘,宏观“去杠杆”与微观企业减负成为左右中国未来调整与重整的关键。地方债务的置换、资产证券化的全面启动以及利用股市启动的宏观“债转股”成为中国金融结构性转换的关键,并左右着近期中国宏观经济的景气和风险。

  第五,利用资本市场来实施“宏观去杠杆”战略,带动企业走出“通缩-高债务”困局,是中国宏观再造的关键。股票市场的快速回升不仅产生了强劲的财富效应和资金置换效应,但同时也在杠杆化融资的作用下带来了泡沫。化解股市泡沫的模式不仅决定了中国“宏观去杆杠”战略的成败,同时也严重影响着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第六,房地产调整速度比预期要快,对宏观经济特别是对基层县域经济的冲击比预期要大,但在3月份以来极度宽松的房地产新政的调节下,房地产市场的底部提前到来。下半年房地产复苏的速度左右着中国本轮触底反弹的时点和反弹的模式。

  第七,新平庸与“大停滞”的世界经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依然超乎经济主体的预期。世界经济在“趋势性因素”、“不平衡调整”以及“超级债务周期”等因素的作用下使世界各国“投资增速超调”和“贸易增速超调”等现象依然在向深度蔓延。这决定了中国2015年出现的投资增速的回落、外贸的低迷以及资产价格的上扬等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而是世界结构性大调整和周期性调整的一部分。世界经济的总体走势和周期轮转依然是未来中国经济和转型的核心力量,中国经济调控和治理必须要求世界的视角。

  第八,周期性力量与趋势性力量的叠加可能使本轮宏观经济调整呈现“不对称W型”调整模式,结构性调整的全面启动决定了2015年将是中国宏观经济加速探底的一年和新常态艰难期的第一年。

  第九,4月30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新定位和“稳增长”力度的全面加码在短期改变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模式,使上半年超预期回落的宏观经济在三季度提前触底回升,缓和了经济下滑带来的各种压力。但由于刺激政策效果的强烈递减,市场预期的“3月沦陷、4月救赎,5月反弹”的模式可能踏空,四季度经济的反弹依然面临持续强化的下行压力,本轮周期调整的模式难以根本改变。

  《华夏时报》:上述判断可以导出怎样的政策假设?

  刘元春:根据上述九个定性判断,我们推论2016年是中国新常态攻坚期的最艰难一年,它将是本轮“不对称W型”周期调整的第二个底部。落后产能的淘汰、亏损企业的处置、地方财政困局的纾解、新旧体制的全面对接、股市泡沫的缓释、新动力的持续培育、“微刺激”的可持续以及结构性政策的加码都将对2016年宏观经济触底的方式、底部企稳的基础以及2017年轻度反弹的力度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我们设定主要宏观经济政策假设为,第一,2015年与2016年财政预算实际赤字分别为16000亿元与17000亿元;第二,2015年与2016年人民币(6.2071, 0.0003, 0.00%)与美元平均兑换率分别为6.09∶1与6.02∶1。

  核心问题和新风险

  《华夏时报》:通过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变化特征的深入分析和清晰认知,你认为所存在的核心问题和深藏的风险是什么?

  刘元春:2015年上半年,总体上处于趋势性的回落和周期性下滑的阶段,各类宏观总体指标下滑较为明显,并超越市场的预期,大有开启新一轮萧条的迹象。与此同时,结构性调整进一步深化,使低迷中存在繁荣,萧条还有泡沫,转型中存在新的生机和新的动力,回落中触底迹象开始出现。

  上述这些新特征和新表象同时蕴含着大量新的问题和风险。这些风险除了2014年四季度报告我们关注的“服务业景气变化”、“企业绩效恶化”、“就业质量下降”、“债务风险上扬”、“房地产周期调整” 等风险和问题以外,2015年还有以下几个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和风险。

  一是趋势性力量与周期性力量的叠加,使中国宏观经济面临失速的风险,部分区域和部分行业超预期的塌陷导致中国经济的脆弱性步入新的阶段,未来有效需求不足和局部问题的恶化随时可能触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

  二是过快的债务增长以及企业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过高的问题在2015年开始与生产领域的通货紧缩相叠加,导致“通缩与高债务效应”出现,局部风险恶化和蔓延的程度随时可以加剧,对宏观经济带来的内生性紧缩效应也将更为严重。

  三是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异导致传统宏观调控政策的传递机制发生变异,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失灵问题十分严重。

  四是利用大腾挪来实施“宏观去杆杠”,利用股市繁荣来达到启动经济,对冲生产领域的低迷,虽然是顺应潮流的、恰当的战略选择,但依然会带来巨大的风险。能否有效地驾驭这些风险,不仅关系到宏观去杠杆的成败,同时也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带来巨大的冲击。

  中短期视角下的展望

  《华夏时报》:2015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所出现的变化特征和深层次的问题与风险,其在中短期内将如何演化?

  刘元春:第一点,从周期角度来看,2015年不是本轮“不对称W型”周期调整的第二个底部,世界经济周期、中国房地产周期、中国的债务周期、库存周期、新产业培育周期以及政治经济周期决定了2016年中期才能出现坚实的触底反弹。

  第二点,从短期来看,在稳增长政策强力加码的作用下,2015年GDP增速将在三季度触底,四季度出现小幅反弹。但本轮反弹依然逃不出2013年至2014年期间的几轮“微刺激”的命运,短暂而又轻微,2016年一季度GDP增速将会出现又一次较大幅度的下滑,与此同时,本轮触底的各种迹象开始显露。

  但是还存在一个最大的风险,妨碍2015年GDP增速三季度筑底、四季度反弹的判断,这就是股市崩盘。触发这种现象发生的因素及其触发的时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上半年宏观数据提前触底的迹象更为明显,从而导致宏观经济调控管理部门对形势做出错误的判断,不持续采取新的宽松措施,甚至回收部分措施。这个时点主要发生在7月上旬。其次,新股发行、增发和减持套现导致股市信心全面逆转。这个时点很可能出现在股市指数处于5100点左右。另外,各项预期的改革没有按时推动,导致大家预期的“改革牛”和“政策牛”没有真正的改革举措、改革红利以及新的政策给予扶持,从而导致股市过早、过度地释放投机因素。例如国有企业大规模重组和资产证券化大大延迟。再例如注册制没有按时有序展开,没有有效地缓释股票市场的泡沫。同时,房地产市场复苏的速度和幅度远远超过大家的预期,导致房地产市场快速吸引大量的流动性。因为涉及18万亿多贷款存量、每年8万亿左右的销售、4万亿左右的土地购买、9万亿多的投资的房地产市场在其各种参数复苏之后将对每天交易额2万亿左右的股市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再者,在资本与金融账户大幅度放开之后,美国联储宣布加息,导致资本外流规模过大,从而引发国内资本市场过度动荡。这个时间点可能在四季度。

  第三点,随着稳投资政策的各项举措全面到位并发生作用,股市持续高涨带来上市公司的资金效应得以落地,房地产市场的回稳带来房地产投资开始触底回稳,下半年将逆转投资增速快速回落的趋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在三季度触底之后出现反弹,全年增速预计为12.1%,比2014年回落3.6个百分点,2016年投资增速将持续回落。

  第四点,在收入效应、价格效应以及财富效应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2015年下半年消费增速将呈现小幅反弹,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7%,比2014年回落了1.3个百分点,但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速基本持平。2016年消费增速将出现反弹,成为2016年经济的核心支撑点。

  第五点,由于世界经济复苏总体依然低迷,中国出口增速和进口增速虽然将改变上半年持续回落的局面,于下半年出现轻度的反弹,但依旧难以改变低迷的局面。预计2015年出口增速为2.6%,比2014年回落2.3个百分点,进口增速为-8.0%,比2014年回落7.4个百分点。但贸易顺差大幅度扩大,较2014年提高了57%,达到36894亿元,预计达到GDP的5.4%。考虑服务贸易和其他项下的逆差,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将超过3%。

  第六点,在供求失衡与输入性通缩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2015年居民消费者价格低位运行,CPI增速为1.5%,远低于国家的价格目标,较2014年下滑了0.6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GDP平减指数为负,全年同比增速为-0.5%。

  16条政策建议

  《华夏时报》:根据上述深入分析,你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发展,有怎样的政策建言?

  刘元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是中国步入新常态艰难期的第一年, 2016年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全面筑底的一年,很多指标在持续下滑中将逐步止跌。

  与其他年份不同的是,2015年在总体疲软的环境中各种结构指标出现深度调整。经过2015-2016年全面培育新的增长源和新的动力机制,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逐步步入中高速的稳态增长轨道之中。在此过程中,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第一点,要不断深化对于“新常态”内涵的理解,不能将新常态沦为新的教条和庸政懒政的借口。要避免在趋势面前过度悲观,在世界经济大周期面前过分能动,在大改革面前过于理想。第二点,要充分重视“萨伊定律的逆否命题”在当今中国的指导意义。第三点,要强化对于 “超级债务周期理论”、 “长期停滞理论”和“世界技术周期理论”的研究,必须看到中国“新常态”依然是世界经济大周期的一部分,不能脱离世界经济周期过分强调中国因素。第四点,要高度重视2015年名义GDP增速、GDP平减指数以及核心CPI等参数的质变,认识清楚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已经开始从传统的趋势力量主导的下滑转向趋势性与周期性力量并行的下滑转变,要高度重视“有效需求不足”长期化带来的中期负面影响,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定位应当进一步向宽松调整。

  第五点,不仅要高度重视在总量上趋势性力量与周期性力量的叠加带来的中国宏观经济面临失速的风险,同时也要重视部分区域和部分行业超预期的塌陷带来的中国经济的高脆弱性,新常态攻坚期必须强化“底线管理”,高度重视总量和结构指标的变异。第六点,高度重视中国在大转型中区域性和结构性的差异,避免政策整齐划一的实施激化宏观经济在结构性和区域性之间的张力,导致局部塌陷带来强烈的“连带效应”。“木桶效应”已经在中国区域政策管理中强烈显化。第七点,高度重视大改革、大调整以及新常态时期所带来的传统宏观经济政策失灵问题。一方面要在中期采取促进改革,重构宏观经济政策传导机制来提高传统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的效率,但另一方面还必须创新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和工具,适度采取非常规宏观经济政策和过渡性政策安排。

  第八点,高度重视生产领域的通货紧缩与高债务叠加产生的内生性紧缩效应。一方面要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对冲价格过度回落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还必须通过大腾挪等措施,多途径解决企业高债务的问题。因此,债务置换、资产证券化、利用股市实施的宏观债转股以及利率水平的较大幅度下调应当同时并举。第九点,高度重视中国宏观经济与股市背离的问题。一方面要从战略上认识到利用股市繁荣来降低企业债务率、启动经济和推动资本市场改革的必要性,但另一方面还必须认识到股市泡沫对中国宏观经济带来的风险。第十点,进一步通过差别化政策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促进创业、创新活动。但应当吸取以往我们在新兴产业、创新活动中失败的教训,不能把中国战略转化为各级部门短期的行政运动,更不能通过国家补贴等模式形成新的寻租活动。

  第十一点,“贸易超调”、“投资超调”以及“资产价格效应”是本轮世界后危机时代的新现象和新规律,不能简单从历史视角来认识中国投资、中国外贸的增速下滑,必须从世界角度认识中国竞争力的变化,从而避免在外贸扶持、投资促进等领域用力过猛。第十二点,针对积极的财政政策没有有效落实的现状,政府应当在积极推行财税体系改革的同时,建立相应的过渡机制,缓解经济下滑和改革所带来的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的问题,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第十三点,货币政策应当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全面重构,其哲学理念、理论基础、政策框架和工具都难以适应中国新常态艰难期的要求。

  第十四点,金融改革应当持续推进,特别是对中国宏观“去杠杆”的资本市场改革、资产证券化和国有企业改革等组合性措施应当快速推进。第十五点,采取分类处理的方法,对201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整,一方面防止部分区域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形成新一轮房地产泡沫,另一方面防止三四线库存过高的城市出现局部房地产崩溃的问题。第十六点,“稳增长”督导和问责制在本质上只是治理地方政府庸政懒政的临时措施,我们必须从制度层面构建新型地方政府与经济发展共融的激励机制,以代替地方政府过去“跑部前进”、“投资膨胀和投资饥渴”的政治经济动力体系。

中国经济步入“下半场” 货币政策后续将加码2015年06月24日 22:43 华夏时报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货币政策暂观望,预计后续将加码

  财政政策猛发力

  见习记者 金微 本报记者 胡坤 北京报道

  中国经济将步入“下半场”,货币政策迎来微妙变化。

  节后市场没有等来“央妈”的礼物,预期中的降息降准没有出现。而央行[微博]行长周小川也拒绝就中国是否还会降息表态,称汇率处合理水平。

  货币政策进入观望期,而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全面启动。国务院近日印发《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释放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的信号。无论是从中央还是地方,各项财政政策持续推出,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支持。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华夏时报》记者说,货币政策的宽松带来银行间流动性堆积问题,股市、楼市资产价格泡沫也有所抬头,监管层正在反思相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可以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下一步管理层可能会在财政政策方向、力度上有适度调整。

  货币政策或暂观望

  中国6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为49.6,创三个月新高。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微博]认为,本次读数反应经济环比降幅有所收窄,但仍位于荣枯线下方,因此预期未来宽松政策仍将加码,以巩固经济复苏势头。

  而机构对央行下一步货币政策调控的方向也出现了较大分歧。中金公司6月23日发布公开报告预计,经济活动增速三季度将进一步企稳,随后有望环比加速。对货币政策,该机构认为:“今年余下时间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将下调200个基点,预计存贷款基准利率今年或不再下调。”

  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则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我们认为后续还需两次降息,50个基点,同时到今年年底降准降到16%比较合适,还有250个基点的降准空间,同时还将取消存贷比。”

  浙江一名实体企业的负责人则向《华夏时报》记者抱怨,目前虽然经历了几轮的降准降息,但是实体企业想向银行获得贷款依然很难,银行可以把这些降低的利率成本转嫁到企业身上,企业融资成本并没有随着货币宽松而大幅下降。

  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微博]也认为,此前定向降准的资金更多地流向了投机性强和高收益的渠道,无论是降息、降准的初衷,还是最终的落脚点,效果都不是很好。因此货币政策放松会比较谨慎,国家更多地转向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样更有效率。

  积极财政政策发力

  在货币政策出现观望态势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开始频频发力。

  6月23日,中央财政下拨水利资金250亿元,用于支持有关地区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的29项续建项目等,财政支出加速。此前的6月19日,国务院印发了《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共提出十大举措力促财政资金“化零为整”,集中财力稳增长。这是进入二季度以来,国务院第三次明确敦促统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盘活存量资金。”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最近两年来中央一直在提要盘活存量资金,这也反映出盘活存量资金和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困难。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稳增长更加依赖于财政扩大支出,但当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地方土地收入频现“腰斩”时,统筹盘活财政资金则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短期之内,其实最有效的做法是加大国库现金管理的力度。我们的国库资金高达数万亿元,只要用活这笔钱,就可能盘活更多的财政资金,政府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就能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杨志勇说。

  从盘活存量资金到扩大支出、清费减税、结构调整、PPP投资等,各类财政工具频频推出,政策出台进入高峰期。

  6月22日,央视《新闻联播》在报道积极财政政策时称,前5个月基本上以三天两个的速度,共推出了150多项积极财政政策,涉及PPP的有十项政策,税收调整产业结构占到1/3,还有大量针对小微企业、新能源的优惠政策。

  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例,发改委除了像以往推出重大项目之外,对PPP项目也格外重视。此前已公布了1043个PPP项目,总投资额为1.97万亿元,以吸引更多民间资金参与。地方上,各类PPP项目也迎来密集招标,多地政府同时发起百亿级别的PPP产业基金。

  山东发改委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央财政对地方的支持有所改变,比如过去的一些直接补贴现在逐渐转变为支持PPP项目,现在山东各地都在大力推广PPP项目。

  地方上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有体现,如山东省近日出台包括重点行业升级改造财政贴息、保险补偿财政扶持等一系列财政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创业力度;江苏省则出台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如发行地方债、减免税收、清理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设立政府投资基金等,以盘活千亿级资金。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说:“目前财政支出总量超过了GDP的1/3,中国政府有强大的财政工具来调控经济。去年针对政府支出达到26万多亿,如果支出用好,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有很大的空间。”

  政策的双轮驱动

  截至目前,地方债发行已超过万亿,其中大部分为置换债券,有力地缓解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让政府腾出更多的精力稳增长。

  6月10日,财政部又下达了第二批1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用于2013年6月30日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中2015年到期的债务本金。

  一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缺乏动态协调机制。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杨涛认为,两大政策的配合中有许多被动性因素会产生较大的政策协调难题。比如全口径政府收入的波动、财政支出集中于年末等现象都影响到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而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以及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都需要国债政策等的配合。“但实际上两大政策部门就基本陷入了‘各自为战’的状况,协调缺乏有效基础。”杨涛说。

  为了配合这次地方债的发行,5月上旬,财政部、央行、银监会等三部委特急下发《关于2015年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债券有关事宜的通知》,同时货币宽松政策也为地方债顺利发行提供支持。

  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李慧杰表示,债务规模巨大会限制政府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投资就要补充政府投资的“弹药库”,这也需要央行的货币政策来配合。万亿置换债是为应对地方政府偿债流动性压力,而刚批准的第二批万亿置换债更多是为地方政府补充资金,央行今年一系列的动作也都是围绕着稳增长和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来展开的。

  王雍君说,两万亿地方债置换的发行,一部分流动性来自中央银行,这表明在刺激经济拉动经济复苏过程中,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比过去有更好的协调机制。

稿件来源:华夏时报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作者  
·设计大师缺位 高级版型师稀缺——中国时装业:品牌化困境亟待解[2013-09-02] 
·赵忠秀:中国外贸政策须从源头调整[2011-05-22] 
·政协委员贺强拟提案建议股市恢复T+0[2010-03-08] 


相关资讯  
·一批增量政策有望落地 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可期[2024-09-18] 
·开放信号密集释放 更多吸引外资“长钱”举措有望出台[2024-09-04] 
·多地出台新一轮支持举措 “两新”政策红利不断释放[2024-08-30] 
·23省份公布上半年经济成绩单,谁在领跑?[2024-07-25] 
·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升至51.8 连续8个月高于荣枯线[2024-07-02] 
·冲刺“双过半” 力争“全年旺” 各地部署进一步增强经济内生动能[2024-06-21] 
相关出处  
·银行资金炒股路线图:降息降准入陷阱 实体经济大失血[2015-06-14] 
·日元持续贬值 我国对日出口负增长持续放大[2015-06-11] 
·出售20%股权后剩余或3月内出清 宝姿想易主[2015-06-08] 
·发改委稳投资再发力 第三批投资储备项目即将公布[2015-06-04] 
·降关税引万亿海外消费回流 奢侈品打折才刚开始[2015-06-04] 
·5月份PMI创6个月新高 纺服出口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2015-06-04] 
 
·纺织品HS代码
·输欧盟纺配类别对照表
·输美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输欧盟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配.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织品首.
·06纺配招标公告公布 樊敏.
· 眼光放在本土上——奥特莱斯.
·商务部关于07年度输欧(美)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