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织造布由于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自2010年开始保持高速增长,如今,我国非织造布产业已经建立涵盖专用纤维、装备、卷材、后整理助剂、制品以及工程服务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在纺织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8个月,规模以上企业非织造布产量增长13.4%,东部地区依然是我国非织造布的主要产地,约占全部产量的58%,随着区域布局的优化,中西部地区的非织造布产量保持较快增速。
对于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健康发展的重点任务,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表示,产业快速升级须从技术市场环境多方突破。
他说,技术创新与基础建设使得非织造材料依靠成本和性能优势不断拓宽应用范围,潜在市场快速扩大。国家持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铁路公路工程等方面的投资,将带动产业用纺织品需求的增长。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养老、应急等产业发展,将带动面向个人消费的非织造布消费量实现增长,消费层次得以提升。同时,自贸区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以及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快速推进,也将推动非织造布产业区域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他说,然而,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应用推广机制和强大的市场控制力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而且随着近几年发达国家对产业用纺织品的高度重视和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这种优势还在逐步增强。我国在全球非织造布产业链中的优势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依靠成本和产业链优势占领中、低端市场。因此,我国非织造布产业面临着发展模式和增长动力的改变,由依靠投资驱动转向全面创新驱动模式、由通过规模扩张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实现质销提升、由单纯追求速度增长转向经济增长、环境友好、员工发展和公平竞争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李陵申认为,“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国内非织造产业的快速升级,需要从技术、市场、环保等多方面进行突破。
技术提升方面,要转变发展模式,加强自主创新。加大纤维素纤维非织造加工技术的推广;提高静电纺、闪蒸纺超细纤维非织造技术;进一步加强气流牵伸基础研究,使全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
市场规范方面,要强化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重点领域产品研发平台、跨行业跨学科应用评价测试平台、质量认证平台的建设,制定协会标准和新产品企业标准,加大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联系。
环境保护方面,要推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再生纤维在合成革基布、土工建筑、交通工具用纺织品等领域大量使用,使再生纤维及废旧纺织品在非织造行业的循环利用量提高到350万吨;建立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标准,研发、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特别是水刺非织造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和回用技术,促使水刺非织造布吨产量水耗下降15%,规上企业工艺用水回用率达到100%。
此外,他认为,还应及时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十三五”期间,争取做到有8家非织造布生产企业进入世界40强,同时提高中、高档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例,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产品价格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