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寄予厚望的大中华区市场增长乏力,一直在耕耘的美国市场继续亏损,新的一年里,优衣库的开局走得并不顺利。
大中华区失灵
作为亚洲最大的服装零售商,优衣库母公司Fast Retailing Co. Ltd.(以下称“迅销”)在2016年一开始就宣布调低2016财年全年盈利和收入预期。
即使已经将目标调低,但仍不被看好。JPMorgan Chase & Co摩根大通日本分公司的分析师Dario Murata 认为因为春夏季的前景还不明朗,所以迅销要达到新的目标也不容易。 已成定局的下跌更说明问题。2016财年一季度,迅销净利润同比暴跌30.2%至480.24亿日元,营业利润较去年同期913.70亿日元减少16.9%。
海外业务一直是优衣库引以为豪的,2015财年连续四个季度都实现超40%的收入增长,而2016年一季度营业利润按年下降14.2%至208亿日元。更重要的是,一直认为是增长引擎的大中华区虽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但营业利润下降,同店销售表现也低于预期。
去年9月迅销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adashi Yanai柳井正在上海还重申大中华区以每年100家新店的速度扩张,以达到短期1000家店和中期3000家店的目标,并强调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对集团业务“完全没有影响”。
现在看来,无论是否有关经济增长,影响已经摆在那里了。在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看来,优衣库业绩在中国市场出现下滑,表明其快速增长时期或告一段落。因为中国是优衣库的重要市场,基本占据海外市场的半壁江山,所以优衣库在中国市场业绩增速出现下滑,对于公司而言较为严重。“原因主要是,中国经济持续低迷,服装市场环境恶劣,竞争日益激烈,此外优衣库的服装款式设计性优势不强。”他说。
美国之伤
在优衣库的海外市场中,美国市场成了其无法言说的痛。1月5日,优衣库在Herald Square Uniqlo 先驱广场旗舰店发生天花板水泻事故,让其在美国市场的前景更加迷茫。
平心而论,优衣库对美国市场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无奈只落得个“有心栽花花不开”的结果。早在2001 年,优衣库第一次在海外开设门店,就选择在美国开了3家店,最终,全部倒闭。2005年,优衣库在美国进行第二次扩张,改变之前在郊区开店的策略,主打城市人群集中地,但仍不见大的起色。
以至于去年8月6日,柳井正在《纽约时报》美国版的网站首页和纸质版的对开页上以手写信的形式刊登了一则醒目的广告,并以“亲爱的美国”开头,第一句话为:“在这个国家,只要你奉献给它很棒的东西,它就会欢迎你。”
或许在优衣库看来已经奉献给了美国最棒的东西,但美国消费者并不满意。在迅销去年10月份的财报中指出,由于发展受阻,优衣库至2016年8月31日财年在美国仅打算新增5家新店。
要知道此前迅销曾号称2020年前在美国开店200家,但即使算上5家新店,优衣库在美国的店铺数量也不足50家。
优衣库官方并不否认“在美国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并表示“今后,将以大都会为主开设新店,同时并重电商的发展,力争降低亏损,转亏为盈。”优衣库官方表示。
一位服装业内人士认为,这个过程依旧困难。“一方面大都市开店成本很高,不撑几年很难做到盈亏平衡;另一方面线下知名度都不高,盲目扩大线上结果也未必好。”
如何赶超?
无论是大中华区还是其他市场的业绩,优衣库都将主要原因归于“天气”。“服装零售行业与其说是受‘景气’的影响,其实更多是受到‘天气’的影响。过去突然出现暖冬或异常天候时,也往往左右我们业绩的表现。”优衣库方面表示。
这绝对不是优衣库经历的第一个暖冬,所以这个理由未免牵强。朱庆骅就认为,优衣库的服装涉及四季,而且对“暖冬”应该会有应对措施,即使“暖冬”会对优衣库有一定影响,但是利润下滑幅度不会太大。“优衣库业绩下滑的实质性原因是由于核心竞争力正在逐渐被削弱,对市场的吸引力降低,而且生产成本出现提高。
对于未来,优衣库官方表示,全球化与数字化是发展方向。“将通过商品设计中心(R&D)在全球范围收集及分析商品趋势,进一步提升商品开发能力,以及强化商品构成组合,减少来自天候异变时的影响。另外,借助网络,实现数字创新,连接企划、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打造全新产业,改变消费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与舒适。”其预计2016全年度(截至今年8月底)集团收入将同比增长7%,营业利润同比增长9.4%。
即使按预期完成增长,距离柳井曾提出的2020计划(到 2020 年优衣库营业额要达到 5万亿日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快时尚零售商,超过Zara 和 H&M)仅有5年时间,如何才能实现赶超,柳井正需要做的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