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仓库”中,到底存了多少货物,跟上年相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在“去库存”成为今年我国经济主要任务的当下,年报中的这一“开仓验货”便显得尤为重要。
据统计,截至12日早间,已有91只鲁股披露2015年年报。其中,史丹利、美晨科技、博汇纸业、金正大、赛轮金宇等24只鲁股的库存金额超过10亿元,鲁商置业的库存金额更是逾百亿元。
从变动趋势看,相较2014年,已有47只鲁股在“去库存”的任务指引下,存货金额有所降低,但仍有44只鲁股出现“逆市”上扬,三维工程1.25亿元的存货更是同比翻番。
“对于那些去库存压力较大的行业,考虑到存货存在的跌价风险,势必会给公司未来的业绩埋下隐患。”山东一大型投资公司的高级投资经理徐皓表示。
任重道远
目前已披露2015年年报的91只鲁股,共创下了高达1226.82亿元的存货总额,与2014年的1227.75亿元基本持平,但大幅高于2013年1056.30亿元的存货总额。“去库存”的经济任务,对于转型期的鲁股而言,任重而道远。
作为目前存货增幅最大的鲁股,三维工程在年报中解释说,公司存货期末余额较期初增长108.97%,主要系本期公司总包项目工程施工增加及青岛联信库存商品增加所致。与三维工程同属建筑装饰板块的东方铁塔、科达股份,存货金额均较上年出现增长。
此外,三联商社、齐翔腾达、万华化学、国恩股份、美晨科技、万润股份、歌尔声学、青岛双星等8只鲁股也在2015年出现了30%以上的存货大幅增长。
其中,三联商社2015年存货为1.28亿元,较上年的8021.03万元大幅增长59.66%。与此相对应,是26.51%的净利润同比降幅。
其年报显示,三联商社的存货分为原材料、库存商品和低值易耗品等。在存货管理方面,公司以销定进,旺季提前按销售计划备货,同一机型,执行先进先出原则。庆幸的是,截至报告期末,三联商社自营商品库存中90天以内库存占比76.27%,90天至180天库存占比20.08%,180天至360天库存占比3.25%,360天以上库存占比0.39%,以短期库存为主。
有上市公司库存高企,也有上市公司积极“去库存”。在目前47只库存较上年下降的鲁股中,银座股份、华电国际、山东如意等6只下降幅度在30%以上,收效明显。
在这些库存同比大幅减少的公司中,大部分是受益于置出资产。例如库存金额由2014年的30.28亿元降至2015年4.60亿元的新潮实业,便在去年出售了烟台大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0%股权等核心资产,以完成转型计划。
加快供给侧改革
11日晚间,华纺股份发布年报称,因2015年公司受到棉花、涤纶价格回落以及人民币贬值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75亿元,同比涨1.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3亿元,同比跌48.47%。
除净利润下滑这个不利消息外,华纺股份的这份年报,也将纺织服装板块鲁股的高库存现状暴露无遗。
截至12日,除正在剥离原纺织主业相关资产的凯瑞德外,山东如意、希努尔、孚日股份、鲁泰A及华纺股份等5只纺织服装板块鲁股均已披露2015年年报,存货总量高达48.71亿元。
其中,孚日股份存货金额在行业内高企,达到20.36亿元,占到去年41亿元流动资产的半数,存货周转天数达226.80天。不过,稍显安慰的是,这一存货金额,已较2013年的20.95亿元、2014年的20.61亿元出现些许下降。
去年鲁泰A的存货金额达到17.44亿元,已超过33.33亿元流动资产的半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司当年净利润同比下滑。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61.73亿元,同比增长0.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2亿元,同比下降25.71%。
对此,鲁泰A在年报中表示,“2015年,纺织行业面对的外部形势复杂,比较突出的是市场需求低迷、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棉花进口配额大幅缩减等一系列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企业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产品出口竞争力减弱,加之东南亚纺织、服装加工的快速崛起,使公司深感需求和成本的双重压力。”
面对经营及库存的双重压力,鲁泰A将破题关键押宝于海外市场,表示正“推进东南亚生产基地建设”,2015年,鲁泰柬埔寨二期项目、鲁泰缅甸项目投产,同时公司还设立鲁泰越南纺织有限公司和越南制衣工厂项目。“随着国内生产要素成本的日益提高,纺织服装的加工贸易特别是服装加工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已经确立,优势企业‘走出去’成为必然。”
对此,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表示,“供给侧改革的推出对于纺织企业去库存和去产能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一,供给侧改革提倡进行有效投资,将促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产能计划,避免盲目发展,造成资源浪费;其二,改革政策表示要全面提高标准化水平,完善质量监管体系,这对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有较大帮助;其三,政策还强调创新,创新是企业去库存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