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储棉投放不畅影响企业生产,增加投放量可以得到缓解;高棉价让企业利润被压缩,随着行情的变化企业的效益也会好转,这些都是企业暂时面临的问题。但如果企业期盼的棉花原料拿到手了,才发现内在质量无法满足生产,才是让企业最焦心的事。
我国是世界上棉花生产和消费大国,而新疆棉在我国棉产业链中举足轻重。在世界几大产棉国中,我国新疆棉与美棉、澳棉、印度棉、巴西棉相比,新疆棉曾经是佼佼者。优质长绒棉与世界高品质埃及长绒棉、美国皮马棉齐名世界,新疆细绒棉、长绒棉是纺纱工程中制作高端纱的主要原料。毫不夸张地说,2010年以前,世界上综合评定和分等分级质量最好的棉花是我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产的棉花,无论是异性纤维控制、轧工质量、颜色的一致性、分等分级、成熟的一致性、含杂率的控制、可纺性等指标,都是非常好的。
而近年来随着种植成本、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机采棉逐渐成为大趋势。新疆在“十五”优质棉基地建设内容就提出“四大工程、二大体系”,即:品种优化工程、无公害植保工程、植棉全程机械化工程、节水灌溉与科学施肥工程,技术服务体系和种子质量监测体系。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棉纺纱锭急剧扩张,棉花供需矛盾又催生棉花“大干快上”,10年间棉田面积翻倍,棉花单产居世界前列,质量却回到“解放前”。
今年,国储棉受到棉纺企业的追捧,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毕竟“有米能下锅”就已不错。当前,我国的新疆机采棉与进口美棉与澳棉在质量上差距越来越大,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未来5~10年,我国很有可能被后起之秀巴西、墨西哥的机采棉所淘汰。片面追求棉花产量成为指导新疆机采棉从品种选定、育种、繁育到推广的唯一目的。只是我国机采棉技术从一开始就没有很好的与国际标准接轨,造成积重难返。70%的新疆机采棉质量问题成为我国棉纺企业用棉之殇,新疆机采棉口碑江河日下,其内在质量甚至不如内地手摘棉质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棉纺织企业生产漂白高档纯棉纱,对使用新疆机采棉避之不及,存在大量异纤及三丝成为生产高档纱线第一杀手,如果必须使用的话,企业要经过手工捡、二道去除异纤、络筒开通去除异纤、电清4道工序,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所以,我国棉纺织企业出现了令人尴尬事:一流设备+三流原料=二流产品。其问题的严重性比预想的更糟糕,如何解决?笔者认为,提升机采棉品质,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拿出符合棉纺织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
当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棉花质量提升的重要性,也在制定相关政策,但希望政策能更加贴合市场需求。我国把新疆作为优质棉基地的战略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地方在执行过程中,具体推行机械化作业、减少用工成本、减少棉花生产成本时,对机采棉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估计不足。尤其对采用地膜增加产量的模式,没有经过对环境污染、对下游企业的损害系统全面论证,更没有参照国际现代化种植流程,对棉花的品种、繁殖、种植模式、机械化采摘、轧花工艺及流程、营销规范等进行审核。
新疆机采棉不当的使用地膜、催熟剂、落叶剂等,对机采棉的质量产生了致命的影响。改善使用的地膜,比起品种改良、种植模式较容易解决,至少在土壤表层地膜可以清除。但要彻底解决机采棉地膜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几十年地膜深层次土壤污染不亚于水质污染,对土壤彻底清理、改良需要时间,只是要用更先进、更科学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来解决。新疆机采棉的发展,一方面应引进国外种植棉花的现代化经验。例如澳大利亚在短短几年内棉花种植质量大幅提升;以色列虽然不是产棉大国,但该国的棉花品质成为高品质纱的选择,其育种、种植经验值得借鉴。
笔者认为,我国机采棉存在的问题应一一总结,逐个突破。例如采棉机设备的成本突破、消除地膜的有效措施等,同时,发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规模化生产优势,严格内部管理,做棉花分等级优质优价表率。
要使新疆机采棉能够满足我国高档纺纱产品的生产需要,就必须形成棉花良种繁育、种植、收购加工、棉纺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形成完整的棉花产业链,发挥多方面、全方位的积极性。山东鲁泰集团是最早筹划有自己原料基地的纺织企业,鲁泰在澳大利亚购置了大面积良田。华孚色纺也在今年5月与新疆棉花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新疆天孚棉花供应链有限公司”,从源头开始主抓棉花质量,拥有8万亩优质棉田、10多个轧花厂,形成棉花种植、加工、纺纱、染色一条龙的高效、节能、高附加值色纺产业链。其实,精明的纺企老总,为了不受棉花涨价困扰,他们都有自己的棉田。如溢达纺织集团、河南大地棉业、商丘市方舟棉业等,笔者与其负责人交谈时了解到,他们不仅没有受到棉价上涨冲击,从某种程度上讲,棉价上涨还能让企业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