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直以来,业内人士将化纤织造企业和服装企业看作是水和鱼的关系。化纤织造是水,服装是鱼。没有水,鱼不能存活;只有水没有鱼,是一团死水。然而,全国纺织产业产能过剩严重困扰着产业链各大企业,化纤织造企业也不例外。可以预见的是,纺织服装企业的异常库存,其压力已经扩散到了化纤织造市场。
1、库存之殇:存货总量达348.5亿元,A股服装企业存货是利润7倍!
对A股中的服装企业来说,近几年的库存问题在继续蔓延。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上周A股有40家上市服装企业发布半年报,这些企业在报告期末的存货总量达到348.5亿元,在流动资产中占比35.08%。同时,这40家上市服装企业上半年的净利润总额仅有48.53亿元,也就是说,库存总价值相当于净利润总额的7倍还多。
从2010年以来,由于需求持续不振、行业竞争加剧,库存积压已成为服装行业的死结,多家上市服装企业的存货周转天数都超过一年以上。陕西某服装企业工作人员介绍,个别品牌的去库存周期甚至达3年左右,销库存背后还需要利润支撑,财务报表不好看,银行就会在后面催债,所以不少服装企业已陷入周转的不良循环。
2、产能之痛:化纤产业利润率不足5%,滞销产品或已达到天量!
面对当前化纤终端市场需求不足所造成的短期内化纤产品难以被消化的问题,化纤织造行业低增速和高库存逐步成为一种常态,而高库存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即整个终端产品销售电子化和零售商去库存化所导致的库存向上游化纤行业转移。
产能过剩的最直接原因是企业规模扩张严重,一味地追求规模效应,企图通过规模扩张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而忽略了企业最重要的生存指标是利润。
国内化纤产量由2000年的694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近5000万吨,年均增长率超过了35%,利润率却整体大幅下降至当前的5%左右。创新能力不足也导致企业越走越偏。因为一味追求规模,企业在研发投入不足,最终导致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同质化严重又加剧了企业比拼规模效应,进而走进了恶性循环的周期。于是行业规模越做越大,利润却越来越低。
而眼下这次危机的主要问题在于全球市场需求不振。在全球化的产业配置下,中国化纤行业实际上担负了满足世界化纤需求的角色。产能配置也是基于全球市场的需求,然而在世界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后,需求下滑,行业每天滞销的产品也就达到了天量,此次行情萧条持续长久与需求不振关系密切。
可以看出,当前化纤企业普遍承受着较大压力,而随着生产压力由下游终端产品向中上游传递,中上游库存增加,产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逐步减少甚至亏损。有些企业甚至觉得现在的情况比2008年还要严峻,预计近几年来,这种压力还会持续。
产能过剩问题曾导致很多行业的企业因拖欠贷款而濒临破产,如今,化纤织造行业也似乎遇到了产能阶段性过剩的困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在寒冬中寻求突围?
“消化过剩产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化纤织造行业的共识。
今年的聚酯行情虽然有转暖的态势,然而透过纺织上市公司的半年业绩报来看,还是有大部分的化纤企业的赢利水平却不见提升。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这些企业涉足房地产、期货等非实体经济领域,在不熟悉这些行业的情况下贸然进入,遭遇损失。
化纤织造行业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纺织工业的重要一环,其发展受到下游需求增长的支撑,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尽管产能压力较大,企业赢利能力变差,但是与一些行业相比,运行相对平稳与健康。一些企业不适应从高利润转为低利润的心理落差,进而产生投机心理,涉足金融属性较强的其他行业。
近年来,江浙地区资金链断裂问题引发社会关注。一些化纤企业涉足其中。当地人士表示,那些遭遇资金链断裂的化纤企业往往是进入了房地产项目,在房地产行业回落后受到重创。反观当下,2015年央行降息本意是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却搅动一些企业试图通过股市获得超额利润。
笔者认为,踏实做好实业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不务正业”也导致企业的发展水平难以实现质的提升与转变。行业整体的转型需要企业专心主业。
另外,在当前的行情下,企业往往是被业内企业搅乱阵脚,业内的企业表示,一些企业在危机中像卖白菜一样卖产品,导致整个行业的发展受损。行业自律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