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化纤行业的龙头企业,恒逸集团近几年持续大力推进“聚酯+锦纶”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并积极向上游“芳烃-PTA/CPL”布局,打造一体化产业链,提升综合竞争优势。
日前从恒逸集团获悉,该集团旗下锦纶装置A线一次开车成功,生产出了锦纶切片,己内酰胺配套改造项目——硫酸装置实现了一次性开车成功,第二条线(全消光)也将于近期投产。
在市场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龙头企业每一个新项目的达产或新技术改造成果的出现都备受同行关注,因为一个看似平常的项目,往往有可能会引发市场竞争格局的微妙改变。
那么,恒逸己内酰胺(CPL)和锦纶项目有哪些最新进展?还有哪些发展规划?在国内己内酰胺和锦纶切片的产能面临结构性过剩的大背景下,恒逸如何看待当前的市场竞争格局?应对的思路又是什么?日前采访了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浙江巴陵恒逸己内酰胺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恒逸锦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松林。
锦纶项目可发挥协同优势
记者:恒逸锦纶项目共包括几部分内容?项目的整体目标是什么?
王松林:恒逸锦纶项目一期装置设计年产能16.5万吨,该项目采用世界领先工艺并集成创新,采用两步法聚合、三级串联萃取、两级并联干燥、解聚全回用等成套关键工艺技术与装备,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6.5万吨差别化民用高速纺锦纶6切片。
锦纶项目建设既可以发挥恒逸己内酰胺项目的上下游一体化运营的协同优势,又使恒逸在国内同行业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涤纶+锦纶”双产业链,优化了恒逸的产业结构,极大地增强了恒逸集团整体的产业竞争优势。
记者:恒逸锦纶项目整体进展到了什么阶段?
王松林:目前,年产16.5万吨锦纶项目建设完成。今年9月25日,第一条线(半消光)开车成功,已投产,第二条线(全消光)近期也将投产。
记者:恒逸己内酰胺项目分为一期、二期,目前有哪些最新进展?
王松林:己内酰胺项目暂规划两期,一期包括两条线,年产能20万吨,2012年5月已全面投产,年产量达到了22万吨,通过技改去瓶颈及加强反应器的传质、传热能力,2016年有望实现年产量24万吨。今年上半年,公司己内酰胺保持满负荷生产,产销量同比基本持平,分别为11.55万吨、11.73万吨。
记者:恒逸30万吨/年硫磺制酸改造项目近期改造成功,配套硫酸装置的建设对于恒逸己内酰胺项目有着怎样的意义?
王松林:硫磺制酸改造项目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9月30日投磺开车,是集团现有20万吨/年的己内酰胺项目的配套装置。项目位于杭州临江工业园围垦十五工段钱塘江岸边,与己内酰胺一期项目隔河对望,能够实现管道就近输送,大大增强了硫酸贮运的安全性。
硫酸装置的建设对于集团锦纶产业链的发展战略规划有着重要意义。硫酸,特别是我们使用的发烟硫酸是一种低价值的危险化学品,也是国家严格管制的易制毒化学品,运输的危险性很高,采购的手续非常繁琐。
我们每年使用的30万吨硫酸,如果采用硫磺制酸的话,只需要采购10万吨硫磺,且硫磺的危险等级远低于硫酸。在硫磺制酸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中温热量,除了可满足硫酸装置本身所需的热量外,还可以为下游产品(环己酮、聚合装置等)提供热能。
总之,硫酸装置的投产既减轻了公司的物流安全压力,减少了物流成本,又会给公司带来较高的附加值,对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有积极作用。
记者:恒逸的己内酰胺二期项目有哪些规划?
王松林:己内酰胺二期项目计划分两步走,第一步“20万吨改30万吨”实现产能30万吨,第二步实现产能40万吨。目前,公司通过技改及建设,水、电、气、汽已完成40万吨己内酰胺产能储备,计划2017年年底实现“20万吨改30万吨”,届时,预计己内酰胺年产量将达到35万吨。最终,通过第二步规划建设,预计2018年将实现己内酰胺年产量50万吨。
降成本、抓质量是竞争“王道”
记者:目前国内己内酰胺和锦纶切片的产能都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在这种大背景下,恒逸锦纶切片项目投产备受关注。您如何看待目前的己内酰胺原料、锦纶切片市场的竞争格局?
王松林:在国内的己内酰胺、锦纶产能整体结构性过剩的大环境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要想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应该从两个方面做工作:一是通过管理创新实现单位生产成本的持续降低,二是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目前,恒逸集团的己内酰胺成本、质量在行业内占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己内酰胺扩能及己内酰胺与锦纶项目一体化运营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整体降低己内酰胺、锦纶切片的综合成本。
锦纶项目与己内酰胺一期项目隔河对望,与己内酰胺二期项目毗邻,原料、公用工程采用管道输送,物流优势明显,有利于降低锦纶切片的生产成本。集团锦纶项目与己内酰胺项目的协同效应非常明显,预计锦纶切片的加工成本将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00元/吨~300元/吨。
此外,恒逸集团研发中心从项目建设开始,一直介入锦纶切片、工程塑料及锦纶纺丝的科技研发工作,以期通过持续的科研投入,长期保持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记者:目前福建多家企业都在上己内酰胺项目,预计将满足长乐锦纶企业原料采购需求。恒逸的锦纶切片和己内酰胺,市场客户会侧重哪些区域?在运输、成本等方面存在哪些自身的优势?
王松林:虽然整体竞争激烈,但是“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在目前的竞争格局下,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才是市场竞争的“王道”。
恒逸正逐步推动己内酰胺项目扩能,一方面为满足恒逸锦纶项目原料供应,另一方面,可以整体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己内酰胺、锦纶切片的整体竞争力。
从销售区域看,恒逸的己内酰胺和锦纶项目地处杭州这一国内纺织行业的集聚区,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因此杭州周边100公里的范围是我们的目标市场。
记者:在国内化纤行业推进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恒逸实施“涤纶+锦纶”的双产业链驱动战略对于集团长远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王松林:意义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涤纶+锦纶”的双产业链模式推动了恒逸集团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恒逸是国内领先的涤纶产业链一体化生产商,集团的PTA 权益产能为700万吨/年,聚酯系列产品产能为300万吨/年,已形成了“PTA-聚酯-纺丝-加弹”一体化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同时,集团正加快投资建设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
恒逸看好锦纶行业的发展前景,把握准时机进行投资,是国内第一家进入己内酰胺生产领域的民营企业,从而使集团在国内化纤行业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涤纶+锦纶”双产业链模式,使产业结构实现了整体优化。
二是“涤纶+锦纶”的双产业链模式减缓了单个产业面临的周期波动,使集团整体的抗市场风险能力增强。双产业链模式可以通过不断提升两类产品的品质,挖掘两类产品的成本下降空间,从而扩大市场份额,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能力提升以及新客户群的拓展。
整体看,未来恒逸将形成“原油-PX-PTA-涤纶”和“原油-苯-CPL-锦纶”的全产业链竞争格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石化行业一体化经营,为集团的市场竞争注入新经济增长点。